“我就这么点小事。”一名接受省纪委常务副书记迟耀云约谈的市纪委书记在讲清问题之后,随口说了这么一句。“你还想犯多大的错!”迟耀云严肃质问,让这位副厅级干部一惊。“你这句话反映了你对存在问题满不在乎的态度,十分危险,必须深刻认识、立即警醒!”谈话由此切入、展开、深入,直到这位干部心服口服折服。(1月12日中国新闻网)
纪检监察干部本是发现问题的“前哨”,反腐倡廉的“先锋”,作风建设的“标杆”。然而,当市纪委书记面对省纪委书记的约谈时,竟然冒出“我就这么点小事”的论调,“自我催眠”的假把式背后,凸显其麻痹大意的心态,更暴露责任担当退化的“真问题”。
何谓大事?何谓小事。有些干部认为:群众田边土角的事是小事,不必放在心上,才有了各类上访不断;有些干部认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小事,是虚事,不抓不管导致了组织涣散,堡垒作用发挥不强;更有干部认为:只要不影响经济的事都是小事,用环境的代价换GDP飘红的“短命经济”,让“霾来了”成为制约发展、影响生活说不出的痛。无数事例证明,“这点小事”就是酿成大祸的“导火索”。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见品德。”党员干部是国家之脊梁,民族之栋梁,小事小节里有党性更有担当。俗话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正是人民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才构成了国家的大事。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群众身边每一件琐事、杂事都应是干部心中的大事,只有将“小事”解决,才能把大事做好,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关怀,凝聚发展的正能量。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如果一个党员干部连“小事”都不想管,管不好,怎么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好务?又怎么可能在谋事创业上有所担当,又怎配做群众的“领头羊”和“主心骨”?而类似“我就这么点小事”的侥幸与不屑里,有纪律松动的滑痕,更有理念退化的裂痕,是信念不坚的“大毛病”,担当的“真问题”。
“小事当慎、小节当拘”,身为领导干部也好,还是党员干部也罢,唯有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带头开拓创新、敢于担当,带头务实高效,廉洁自律,带实防微杜渐、两袖清风,真心实意的为人民群众力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将群众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才是赢得群众理解与信任的“不二法宝”,而唯有加强党员干部信念教育,织牢监管的“天罗地网”,高扬处罚的利剑,以零容忍的态度,零界限的深度,零死角的力度,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才能让干部丢掉官念,摒弃杂念,坚定信念,抛开架子,甩开膀子,干出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