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让群众少走“冤枉路”

2015年1月,根据组织安排,我到李家镇任纪委书记。走上岗位后,接触过群众的各类信访问题,尤其是与上访“专业户”赖孝德的接触,让我对纪检信访举报工作有了更细、更深的理解。

赖孝德是李家镇下辖石鼓村一位81岁的老人,是当地的上访“名人”。老赖的“上访”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石鼓村与邻村的一次林权纠纷,双方曾经对簿公堂,法院判决石鼓村败诉后,村民们不满意,老赖就通过“上访”为村民争取利益。事实上,这么多年来,“上访”已成了老赖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不管是镇村事务还是镇村干部,只要发现问题,觉得事有蹊跷的,他就“上访”,慢慢积累下来,老赖的“上访账本”垒成了厚厚一摞。

走上岗位以后,接待老赖的来访是家常便饭。我在想,老赖选择到纪委信访,一方面是基于对纪检机关的信任,另一方面,多次、长期采用上访维权手段,必定有其中的缘由。为了帮老赖解开心里的疙瘩,我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结合前期的了解,我集中两个星期时间,将老赖多年的“上访账”理成三个部分:林权归属、对镇村事务的监督意见、对镇村干部的投诉举报。“原来,他走了不少冤枉路。”我心里想着。

一次回访中,我采用“激将法”对老赖说:“你其实不会上访、不懂上访啊!”这样的说法,当然让老赖打心底不服气。趁着他要和我争辩,我马上提到他最关心的林权归属问题,跟他解释开导,“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之后,我请来镇里的法律顾问,带着老赖去市政府法制办寻求帮助,又邀请法院、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一起研究案情,还帮助老赖到林业局进行专业咨询。一个多月下来,老赖发现自己真的不会“上访”——“就跟生病了去医院一个道理,牙痛得看牙科医生,眼睛痛要看眼科大夫,上访也要找对门。”事后他如此说道。现在,老赖在等待林业部门给出最终答复。接下来,他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镇村事务和对镇村干部的监督上。

老赖的事已告一段落,但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在信访处置过程中,属纪检业务范围之内的,绝不能推脱,要积极作为,严格按照程序办理;业务范围外的,要积极耐心引导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三转”后,纪委集中力量聚焦主责主业,通过查处大量有影响力的大案要案,基层群众对纪委的信任度空前提高,遇到问题总想到纪委讨个说法。我们身处最基层,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更要有“群众信访无小事”的理念,从表象上看,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都是些琐碎、繁杂的小事,而对信访人来说,也许就是大事、难事。办好一件群众的信访事,也许就能换来一个队组、一个自然村、一个行政村甚至一个乡镇的民心。

(李建军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李家镇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