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平凡致敬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一年,又匆匆过去。
日子真如流水一般,当年孔子观水,曾发出感叹: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称得上是千年之叹。后来唐初四川人陈子昂来到幽州,登高台而望四野,苍茫悲壮中发出一声感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无论孔子,还是陈子昂,我想并非是针对当时的重大事件而感叹,那是葆有良知、对天地存有大爱、对人生充满敬重的文化担当之叹;目尽苍天怀今古,这是对天生烝民、芸芸众生的悲悯与隐忍;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平凡生命的虔诚敬重。
今天读报,看到《人民日报》上不足600字的一条消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开展慰问帮扶道德模范活动》。这篇消息不长,但其中有段话单独拎出来看,或许会别有幽怀:
“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党和政府一直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近日组织广泛开展慰问帮扶道德模范活动,积极关心道德模范的思想状况、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等情况,送上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温暖,在全社会营造好人好报、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这段消息,读来令人感动:让好人有好报,让英雄流汗流血万万莫要流泪。
我们这个国家需要英雄。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英雄。
我们需要经天纬地的大英雄,也需要能够默默无闻做好本职工作的平凡英雄。
当我们能向平凡致敬时,我们整个国家就成了英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青藏高原上的皑皑白雪融化成点点滴滴,从高山奔下,扑向那深沉寥廓的大地,成了大江大河,一路奔腾,百川入海。
承平日久,远离了硝烟,远离了烽火,在百业兴隆、蒸蒸日上的今天, 伟大似乎经常被日常的平庸和琐碎而消解。于是我们很多人忙忙碌碌又懵懵懂懂,甚者将陷入生活的压力、无尽的欲望和有限的能力交杂纠缠中,一日日、一滴滴积攒下对社会和时代的不满,戾气日盛,境界日减。我们习惯于将心中积攒下的怨怼与愤慨洒向自己的同胞,殊不知那些不忿原本可以转化成向上向善向前的动力。
我们去看每一个成功的人,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的,无不是披荆斩棘、负重前行的。我们不要惯常于看别人成功时的鲜花与荣耀,智者会看到英雄背后的伤疤与血汗。
对于“责任”、“义务”这样的概念我们早已烂熟于心,其实社会、国家更需要的是“责任”、“义务”在实际行动中的体现,哪怕只是一件平凡的事、平凡的工作。
在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似乎不怎么缺乏有“思想”、有“创意”、会“喧嚷”的人物,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埋头苦干、一丝不苟、任劳任怨的人。古往今来,世道人心,总是多见人锦上添花,少有人雪中送炭,在别人不肯为之、不屑为之的事情上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性和德行。常说要做时代的弄潮儿,要做一番大事业,但是任何大事业都必须细化和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平凡之中。
我们大可不必生硬拔高,追求“典型人物”的高大全,也不必用“高风亮节”这类的字眼来描述平凡英雄的行动,这是他们在尽自己对于国家、对于社会应有的义务。这同样是他们对于伟大民族的文化担当,从这一点上看,他们跟孔子等往圣先贤没有两样,所以古训云:“吾道,一以贯之”。我们从来不缺摇笔杆子的人,一个口号可以写成一篇文章,一个指示可以成为连篇累牍,我们喊了那么多的口号,最终都要落到这些脚踏实地的平凡人身上。
翻开典籍,有太多贤良方正的往事,千百年后读来仍让人心潮澎湃,扑面而来的苍茫,让我们感觉到历史的温度与厚重。
德不孤,必有邻。崇高从来就不惧怕孤单和寂寞,因为伟大的精神一如血脉在天地间流淌传承,总会有良知之士走到这道义的河边掬起一捧水饮下,从此饮此水者就成了崇高的化身之一,他会踏上人间正道,继续前行。(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