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
“新颜,好久不见,现在在哪个单位上班啊?”
“我还是在纪委工作,不过6年前就转岗了,不搞调查了,从事宣教工作了。”
“那好啊,不用干得罪人的事,压力也小了不少吧?!”
这是最近我参加同学聚会时的一次对话。作为一名曾经在纪律审查一线工作过6年的女同志,我深知这项工作所面临的众多考验和压力。当时,自己也一度以为到了宣教岗位,就可以喘口气了,多搞搞活动就行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刚上岗不久,第一个考验就来了。
记得那是一个双休日。一大早,就接到了分管副书记的电话:“你赶紧准备一下,明天去采访一名违纪人员,接下来市里要做一部警示教育片。”接到任务后,我心里直打鼓:“我该怎么采访?采访些什么问题?采访对象如果不配合该怎么应对呢……”尽管有过多年的纪律审查经历,但对采访,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花了整整半天时间,我翻阅了所有的调查材料,不明白的地方又仔仔细细地询问了纪律审查的同志。回到办公室,梳理采访提纲、请教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对接摄像……当一切准备妥当已是深夜。
第二天拿着采访提纲,我第一次充当起了临时“记者”。“还记得第一次收钱是什么时候?收了以后为什么没有退还?害怕吗?既然害怕,为什么十年之后才想到去退还……”这名市教育局原基建科科长讲述了他从第一次伸手到无法罢手的过程。
在录制完法院对这名干部的审判后,我又转换成了一名临时“编导”,和电视台的人员共同研究、制定接下来的摄制方案,最终完成了自己人生中参与的第一部警示教育片《自作聪明的基建科长》,而这就是对宣教干部能力的考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知道我能经常在第一时间采访到被调查的党员干部,或是别有用心的人、或是好奇心使然……旁敲侧击向我了解情况的人便多了起来。这时,我也明白了单位领导让我们亲自采访的意图,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质的一次考验。无论是面对同事、家人或朋友,我们只有一个回答:“对不起,真的不清楚,也请您理解。”
几年下来,宣教室陆陆续续地组织采访了不少违纪人员,先后制作了《馅饼?还是陷阱?!》《悔过书的背后》等警示教育片。当自以为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经从外行变成半个内行时,新的考验又来了。
去年,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没过多久,我又接到了新的采访任务。“这次与以往不同,你们一定要从纪律的角度去衡量,用纪律的思维去思考,好好挖掘一下这名领导干部是如何从破纪走向破法的……”一到工作地点,分管书记就向我们抛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和要求。于是,研究案情、学习条规、制定提纲……我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几年前的第一次“采访”,一切必须从头开始,我悄悄扔掉了之前准备的采访提纲。
又是一个深夜,分管常委、科室的小李和我一起围绕“六大纪律”重新梳理出了一份新的采访提纲。“1.工作纪律方面:作为局领导,你在平时是怎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为什么没有抓到位?2.廉洁纪律方面:你在悔过书中提到‘酒局醉人’,那么你又是如何‘醉’倒的……”
完成这次“采访”后,我不禁思绪万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再次强调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可以说,忠诚是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干净是必须守住的行为底线,担当是尽责的具体体现。我深知,作为一名纪检人,不管身处什么岗位,是纪律审查、是监督检查、还是宣传教育……都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都负有神圣的职责和使命,也必将面临众多的考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才能经受住这样或那样的考验。
(徐新颜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湖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