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元代文学家许名奎的《劝忍百箴》,其中的“陈留章武,伤腰折股。贪人败类,秽我明主”,讲的是这样一件事情。
北魏神龟、正光年间,“国家殷富,库藏盈溢”。孝明帝的生母胡太后见国库里的绢帛堆积如山,于是就赐给朝臣一部分,让他们随意拿。这时,因战功卓著被赐爵陈留侯的李崇,却露出了与名将身份不符的嘴脸,他和章武王元融都因“所负过多”而摔倒了。李崇闪了腰,元融断了腿。太后一看两人的贪婪之态,大为恼怒,命人夺下他们俩的绢帛,让他们空手而出。这件事传到社会上,成了一件“伤腰折股”的大丑闻。
想想看,李崇也算是有功之臣了,他是北魏时期高祖、世宗、肃宗三朝元老,历治八州、五拜都督的将军,可自身修养方面的缺陷,让他的一世英名终留笑柄。从史料记载里,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治荆州,还是理寿春,无论是其南征北战,还是东征西讨,李崇都功不可没,无话可说。但“负绢过任”的小利,暴露了他“营求不息”的本性。
如果李崇没有贪婪之心,他在历史上的声誉肯定会是另一个样子。因为他不但打仗有一套,治理地方也是良方多多,妙法种种。李崇当年在兖州刺史任上时,为了杜绝劫盗之事,设计了一种安防设施——鼓楼。每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听到鼓声后,也都要各击鼓数千槌加以响应,“俄顷之间,声布百里之内”。同时,守住村中要道,险要地点增设埋伏。如此凌厉的群防群治攻势,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兖州的社会治安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李崇的鼓楼之策也得到了大力推广,从此历史上便有了鼓楼。
李崇在关键时刻也能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北魏延昌元年,寿春大雨13日,大街游鱼密布,野鸭乱飞。洪水到处,房屋皆没。李崇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与大家一起抗洪救灾。有人劝李崇退下,被李崇果断回绝,并发出“吾必死守此城”的激昂誓言。就是这样一位才吏,最后却败在“所负过多”上,可见物质的诱惑有多大了。
不论你的官职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只要与“贪”沾上边,就前功尽弃,一切都化为乌有了。因为人们对为官从政者“贪”的痛恨程度,远远大过对“功”的认知。李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党员干部不但要守住纪律和规矩的底线,还要确立道德的高标准,严以修身,不因贪图小利而自毁名节。尤其是那些为党的事业作出过一定贡献、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更要珍惜自己的“名声”,一旦见钱眼开,就会身败名裂,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