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如何适应新岗位
“王书记,作为纪检监察领导干部,您要坦诚地向组织把情况说清楚,以平常心对待他人的举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各方面更严格地要求自己。”面对熟识多年的老同事,我的提醒谈话一度让气氛有些尴尬,但最终他还是理解了组织上的良苦用心,表示今后会注意自己的言行,接受群众的监督。
到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工作快半年了,这样的提醒谈话已成为我工作的常态,对“自己人”咬耳扯袖,抓早抓小,已成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
半年前,我从市纪委组织部交流到干部监督室,知心朋友私下见了我,都会上前安慰一番,以为我会有失落感。也难怪,前者负责提拔干部,后者负责监督查处干部,从“种花”到“栽刺”,这种得罪人的岗位有意思吗?我听了一笑了之,服从组织安排是天经地义的事,更何况只是纪委的不同岗位,哪有那么多的区分!但我心里却暗自欢喜,在市纪委工作忙忙碌碌20年了,这个新部门或许还可以偷偷懒,工作轻松一点。
谁知事与愿违,一段时间下来,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忙碌和沉甸甸的压力。
去年11月,领导交办一起重复访、越级访信件,这是一封署名举报,反映某部门纪检组长收受私人老板礼金等问题。我们反复分析这封举报信上的内容,许多老问题过去纪检监察室已调查过,并已结案;一些新问题看似言之凿凿,却缺少有价值的线索。但举报人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却多次越级举报,影响不容小觑,必须尽快调查清楚。
我们迅速拟定调查方案,经领导同意后,马不停蹄地展开核查,结果发现举报的内容并不完全属实。为了减少负面影响,我们立即约举报人见面,考虑到乡镇到城里路途比较远,主动提出下乡去。那天气温骤降,我们冒着严寒如约而至,我们先是给举报人递上一杯热茶,然后又与他进行耐心的沟通,最终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牵涉到三年前的一起经济纠纷案,当时这位纪检组长负责招投标工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结果有了纠纷,举报人就把矛头对准了他。经过一个多小时入情入理的劝导,他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表示“就是憋着一口气,看到你们这样,我就不计较了”。回去以后,我们又再次约谈这名纪检组长,提醒他一定要聚焦主业,不该管的坚决不管,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这件事情,让我感触颇深,通过我们的努力既澄清了问题,又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纪检监察队伍的形象。过去在组织部工作,是把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保持干部队伍的活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现在在干部监督室工作,同样是为了纪检监察队伍的纯洁和肌体健康。
如今,我这个“老兵”在干部监督室这个新的岗位上,虚心向身边同志学习,学习纪律审查业务,探索干部监督工作路径,边学习、边摸索、边实践。工作中感到最难的,倒不是苦和累,也不是如何弥补业务上的短板,而是要拉下脸来对“自己人”进行处理。过去多年在纪委的组织部门工作,上上下下都是老熟人,现在找他们核查问题、提醒谈话,说话的语气和方式都要注意,尺度和分寸极难拿捏,讲话的语气轻了达不到警示的效果,语气重了也显得不近人情,毕竟纪检监察干部严重违纪的是极极少数。不过,对于我来说,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爱岗敬业,忠诚履职,敢于担当,不怕得罪人,甘当纪检监察队伍的“啄木鸟”,一切为了这支队伍的纯洁和健康,我愿意。
(殷晓竞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