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散文

人生转眼过,愿你别蹉跎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年龄越大,觉得时间过得越快?在由国外两名心理学家发起的,对时间流逝的感觉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由14岁至94岁的不同年龄段共499名被测试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时间流逝速度的主观感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 50 岁时到达顶峰,之后趋于稳定,直至耄耋。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时间的流逝在客观上来说是恒定不变的,变化的是人自身的主观感受。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等车或者等人时,认为时间过得“慢”,这便是影响我们对于时间判断的焦虑感在作祟,而对于那些在铁窗下的落马官员来说,就更是“度日如年”。在《要为人民用好权》一书中,作为新华社一位长期从事深度报道的优秀记者,李松在书中通过对一些新闻报道的梳理分析评论,折射出一些党员干部对于权力的异化和心理的扭曲。党员干部对党不忠诚,就意味着对人民的背叛,当他们背弃了“一切为了人民”的初衷,不能“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不再“爱惜羽毛”的时候,他们面临的只有在高墙铁窗下的深刻反省,度过自己充满悔恨和自责的晦暗余生。

当人在年幼的时候,通常时间都不归自己分配,但是当人成年以后,属于自己掌控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如何合理利用时间,而不虚度光阴?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改观你的个人生活,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有哪些事情能够改变你的工作局面,但是你也没有去做?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著名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找到答案。本书自出版以来,销量已过2000万册,被翻译成38种语言,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作者认为行动是最基本的原则,毅力是坚持过程中的必要锻炼。书中阐述了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己知彼,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的七个原则。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才能进一步明确价值观以及人生方向,扮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烈士墓前凭吊战友时所说的话。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孜孜不倦地探索生命,而维克多·弗兰克尔便是其中之一,他将生命的意义写于书中。作为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他的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前半部分仿佛是《辛德勒名单》的重放,面对在纳粹集中营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作者却说,每一个痛苦,每一个失败,每一个绝望都附有着深刻的意义。特别是在痛苦时,我们可以穿越痛苦,精神得到了历练,指向下一次的成功。即使是面对死亡,我们可以学会对自己、对别人更加负责的态度。也许正是这一段经历让他提倡的“意义疗法”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因为在经历着地狱般的场景时,作者仍然觉得活着是有意义的,并努力地活着,进而得出了“人要寻求生命意义是其生命中原始的力量”的人生真谛。

“时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也是最宝贵的东西,因为有了时间,我们就有了一切。”当你认为一天过得很慢,一年却过得很快的时候,你不妨回想在过去一年的8760个小时中都做了些什么。人生转眼过,愿你别蹉跎。(张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