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监督官员“三圈”,纪委应有超强“存在感”

 

316日下午,广东省纪委在广州召开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试点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试点工作的做法和成效,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任务。会议围绕解决“八小时以外”该不该监督、有什么监督特点、监督什么、怎么监督、谁来监督等“五个问题”,落实监督主体责任,创新监督方式,建立重点清单,着力监督“社交圈、生活圈、休闲圈”。(317日,中国新闻网)

一向作为全国改革试点“先行区”的广东,此次以监督官员“三圈”的试点,笔者看来,依旧有着重要的“信号意义”。不信?那听哥们细细道来。

   每年年初,领导干部集中上报个人有关事项。今年的申报从一开始就被被冠以“史上最严”称号,引来关注无数。为啥成为“史上最严”?这还得从201593日,全国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说起。当时,王岐山发了狠话:“严管就是厚爱,子不教父之过,干部犯错误、组织有责任。”

   随后,老王在福建调研,又提起这茬,就着“全面从严”治党的话题说,“党纪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必须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如此同时,2015年新版的《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政自律准则》也强势颁布、实行。

说到这,大家似乎应该能够“闻出一点儿味儿”:中纪委下一步的动作就是要从“强力坚持反腐”到“涵养政治生态”推进。在这个阶段,反腐力度不减,同时,制度化、常态化的“从严治党”将是大势所趋。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管是“史上最严”的个人事项申报,还是广东正准备试点、推进的“官员三圈”监督,都在情理之中,也是必做之事。只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基层的纪检部门、纪检干部要转变工作思维和理念。因为按照过去的一些思维,查出大案要案是衡量一个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综合能力、战斗力的体现,却往往忽视了日常的监督执纪问责。有些地方很多年来一直坚持一些错误的工作理念,比如,只要领导干部不违法,违反纪律就是“小节”,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人管、不追究。比如,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要爱护干部——不能因为一些“小错”而给他“划黑杠”。显然,这样的爱护是“溺爱”,甚至是“坑害”。殊不知:防止小错酿大祸,才是对党员干部的真爱护。

查看中纪委公布的数据,以违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四类问题为例,2015年各地区各部门共通报上述四类问题1818起,其中涉及隐形问题74起。可以说,这些 “四风”问题就隐藏在官员的“社交圈、生活圈、休闲圈”。

34日,王岐山参加中共委员联组会时表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盯住“四风”不放。对于隐蔽“四风”问题,王岐山强调,一经发现,都要依纪查处,予以通报。

显然,“老王”的这些话,已经常态化“从严治党”的大趋势都表明,监督乃至管理官员“三圈”,纪委要有超强的“存在感”。不仅要强化党内监督,还要强化党外监督途径——发现问题、严格执纪。否则,“从严治党”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