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同在画中游
昨晚在潜口吃饭,一家叫做徽府大院的农家饭馆。我是十分喜欢吃徽州饭的。对于徽菜,我是百吃不厌。晚饭的菜单有:农家小炒、野菇炒肉、鲜笋炖火腿、土鸡汤、槠籽豆腐和潜口菜糕。最喜欢吃徽州的鲜笋,对槠籽豆腐和菜糕,也不感冒。
住唐模七天井旅馆。建这个旅馆的,真是别出心裁。一切都是旧构件的重组,古色古香,雕花门窗随处可见。住在二层,早起打开木窗,窗轴吱嘎作响,就连听到这样的“吱吱嘎嘎”的声响,心中都十分惊奇。这是久违的声响。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该有多少这样的声响:蛙的叫声,牛的反刍声,鸡鸣声,虫子吟声,鱼跃出水的“噗啦”一声……可是我们离自然声音却越来越远了。
窗外,是旅馆前厅的屋顶。屋脊上的排列整齐的黑色小砖,屋顶的黑色小瓦,那么密集地层层排列,有一只小鸟在小瓦间跳跃,灵活机敏,小鸟灰色中夹着白点,十分美丽,不时轻轻地振动着翅膀,跳上跳下,轻盈无比。我痴痴地看住小鸟呆想,做一只小鸟,也是十分快乐的。它的活动空间并不小,可以说,它比人更自由,它长着翅膀,说飞就飞。在空中,在树上,在屋顶,自由自在。它虽小,但在高处,可以居高临下,也许给它做人它也不做呢!
晨六时就醒了,睡在这个古色古香的江南小村庄里,睡在那雕花的木质大床上,显得陌生又亲切。我像孩子一样并不立即起床,而赖在床上自己跟自己玩了一会儿,我一会儿摸摸大床靠栏上的雕花,猜是什么图案?是一盆兰花,还是一盘荸荠?我翻下身,仔细去看。一会儿又蒙在被窝,透过被面,去看那窗外已明的天空,感到快活极了。
上午进村游览。所谓唐模者,唐朝的模样也。汪、许建村。建于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显在水口,村口的“八角亭”可以作证。八角亭(亭内地砖铺成回字,意为回家了),也是“风水亭”也。据说此亭建于明正德年间。村内一株高大的香樟树,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一条沙堤穿行而过,沙堤,以沙铺其上,即如今之红地毯——年节之间,在外经商的乡人回村,以此迎接。村口最著名的建筑当为“同胞翰林坊”了。坊已三百多年,形为“三间三楼”,四柱冲天。雕刻十分精美。为表彰康熙年间进士许承宣和许承家而建。许氏二兄弟,同中进士,分授“编修”和“庶吉士”,故为“同胞翰林”。据说,许氏兄弟曾被当时诗坛盟主王士祯誉为“云间洛下齐名士”。牌坊两侧的石狮子,形肖逼真,极为生动。导游小吴介绍:“天下牌坊数徽州,徽州牌坊一座半。”所谓“一座半”,一座,乃歙县许国牌坊;半座者,即为此。其实,许国牌坊虽规模较大,但其精美程度,还不抵此“翰林牌坊”。牌坊下的狮子也有讲究:一侧“手”中抱球者,乃为公狮子;另一侧怀抱小狮子的,即为母狮。母狮怀中的小狮子,“手”中也玩个球,说明怀里抱的是“儿子”(不得不敬佩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之妙)。
沙堤之畔,古树和垂柳相夹,一侧为一窄长的沟渠,渠中水清澈泛光;一侧为一片水面,建有亭舍和长廊。这就是著名的“檀干园”。据传,檀干园始建于清初,乾隆年间增修,有池亭花木之胜,在清代是歙西的名胜之一。史记:“檀干许氏别业,吾乡一小胜地。”现今的檀干园,规模已小了许多。大约是过去的三分之一。园中古碑楹联甚众,有一长联,内中有这样两句:
四序且凭花事告
全村同在画中游
非常喜欢这两句话。它也道出了唐模人的天人合的梦想。建园相传是清初,一个典当商人,当然许姓。当时在江南经营三十六片当铺,席丰履厚。他的老妈想游西湖,可已耄耋,老许就花钱垒坝挖塘,叠石栽花,成一林壑,供老母游玩。湖内仿杭州西湖风景,有白堤、玉带桥、湖心亭等。故称“小西湖”。湖心亭内,药栏花径,亭榭池沼,亭中藏有苏轼、黄庭坚、董其昌、八大山人、查士标、朱熹等书法碑刻,真可谓是一个小碑林。我因是读碑外行,也只走马看花,一扫而过。
碑亭与一曲折的沙堤相连,有新的一处庭院,内展有大量砚台,歙砚乃四大名砚之首,我看了看,介绍有“老坑龟甲”和“罗纹砚”,价格都不菲,唯欣赏欣赏而已。
回村途中,过比翼亭(亦称“夫妻亭”)、灵官桥,在七天井乡村旅馆的前广场,有许多已毁的建筑的石墩,地上铺着大青石,导游说此为许氏宗祠,毁于太平天国的兵火,原为“三进五架”,可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进村一盏汪氏天灯,一条溪流穿村而过,小溪两边分列众多徽式建筑,曲曲折折,十分美妙。许、汪两姓,分列小溪两侧而居,门楣之上,皆有额:或曰“彝伦别苑”,或曰“骏惠书屋”,或曰“尚义堂”。
在村口,有一古银杏树,已有1200年的树龄。真是龙盘虬曲。在树身下部的空洞的树洞内,长了一个巨大的树瘤,活似一个倒悬的胎儿,村民和游客都以为奇。树顶的枝杈之间,挂满银杏果,已近成熟。徽州人喜植银杏,在徽州,现存二百年以上的古银杏有近百株,印证着徽州曾经的荣耀。
沿溪而行,一座跨溪而建的桥梁,桥上建有精致的过桥屋,这就是有名的“高阳桥”。据说,许氏来自于河南高阳,为不忘祖先,建此“廊桥”,众告子孙。桥屋遮风避雨,许多老人在桥上聊天,成为一处风景。从桥上望去,溪流淙淙,徽式建筑夹溪耸立,若在烟雨迷蒙中,更显别一番之意韵。
溪边建有木质围栏,上有靠背,可以随时休息,俗称“美人靠”,有语云“靠一靠,十年少”。徽州人长寿,大抵与此悠闲生活不无关系。
唐模是我喜欢的。夹溪的徽式建筑令我留念。我总是愿意在徽州能住上一阵。我甚至妄想,徽州人若有见识,可在唐模僻一处楼宇(老构件重建),建一座写作中心,定期请一些名家来此度假创作,经年累月,定能留下传世的写徽州的精美佳作,以此彰显徽州文化之影响,岂不一举两得,美美共和之事?
我实在喜欢得紧,无奈时间匆遂。但愿不久的将来,能来住上一程。(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