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思念,印在心底
青山今古何时了,往来人多少。
随笔一直在写与经济相关的文章,也一直试图保持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不希望过分的情感渲染扰乱了读者的判断。但在清明节这个缅怀的时刻,忽然之间想到了一位普通的老人——白方礼。暂时放下手中的“经济”的笔,暂时忘却纷扰不断的全球经济,在这个时刻再次缅怀老人,追忆老人平凡而感人的故事,纪念老人诞辰103周年。
转眼间,老人故去了11年,我也从一个还未毕业的学生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时间过得真快,但对老人的记忆还定格在2005年9月23日……还记得初秋送别老人的情景,百姓自发送别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人,还记得学生为老人拉起了横幅,还记得一个普通的老人、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一个烈日下汗流浃背蹬三轮的劳动者、一个在腊月里为了几毛钱值守自行车棚为“吝啬鬼”、一个劳动模范、一个苦着自己而为学生捐款35万的人……不知道该用哪个形象来描述我记忆里的白方礼老人。
今天,至少,还有人在缅怀他,追思他,没有忘记他。
印象里的老人
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方礼。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白方礼倾尽所能地把他的光和热洒向了众多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学生们从他那里获得的感动和成长,让他收获了无上的幸福。
生活里的老人
忘不了那一年,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的一幕。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
一位来自新疆地区的贫困学生,功课优秀,没毕业就被天津一家大公司看中,拟以高薪聘用。这一天,他走上台激动地说:“我从白爷爷身上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和力量。我正式向学校、也向白爷爷表示:毕业后我不留天津,要回到目前还贫困的家乡,以白爷爷的精神去为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他深深地向白方礼老人鞠了一躬。全场掌声雷动。老人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事后,老人对他的老友说:“我过得是苦,挣来的每一块钱都不容易。可我心里是舒畅的。看到大学生们能从我做的这一点点小事上唤起一份报国心,我高兴啊!”这些年得到白方礼捐助的大学、中学、小学以及教育基金等单位达30家之多。老人捐钱从不图回报,许多得到他帮助的学生并不知道他的姓名。他的快乐和幸福来自他那一颗太阳般的心!
1994年,白方礼81岁。这一天,他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辛苦钱交给一所学校后,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名贫困生向他致敬。他说:现今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来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呀!他琢磨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把儿女家的门敲开了:“我准备把你们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款办个公司,赚钱支教。”不多几天,在紧靠天津火车站的一块小地盘上,出现了一个7平方米的小售货亭,里面摆着一些糕点烟酒等,当头挂着一块牌子——“白方礼支教公司”。他对受雇的员工宣布:“我们挣来的钱姓‘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小售货亭让白方礼增加了不少支教的财力,却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蹬三轮的生活。
他把售货亭交给伙计打理,自己照样天天出车拉活。他说:“我出一天车总能挣回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索性挨着亭子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里面用砖头搭了一块木板算是“床”,棚顶上的接缝处露着一道道青天。夏天,棚里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冬天,放杯水可以冻成冰坨子。白方礼就在这里面住了整整5年。“这老爷子怎么像个没家的人……”老人的儿女一直承受着某种误解的压力,他们对父亲有些埋怨。蹬着三轮闯荡了一辈子的白方礼,骨子里有一种大义与胸怀,国家与社会在他心目中有头号的位置。他对儿女们说:“我现在是有国无家,为了能给孩子们多挣钱,累点苦点都没啥。”
精神里的老人
1999年,天津火车站进行整顿,所有商亭一律被拆除。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
一个馒头,一碗白水,他曾如此简单生活;三百学子,35万捐款,他就这样感动中国。在当今中国的大城市,一个有稳定退休金的老人,不在家安享晚年也就罢了,看谁可怜帮上一把也就罢了,何必要过捡别人鞋子穿的生活,反过来却把自己蹬三轮挣来的苦力钱,全部捐出去呢?可白方礼从来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他就要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正是他极端清贫朴素的生活,与他捐出的35万善款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令人触动。
正是他老迈的九旬之躯,与三百学子灿烂的笑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人们漠然的心湖荡起了波澜。
一颗太阳般的心是不会熄灭的。他依然活在他的追求中,其后的岁月里,他播洒下的阳光迸裂成一个更大的阳光的世界。由于白方礼老人,我知道了什么叫“拳拳之心”,什么叫“积小善成大善”,什么叫“大爱无言”。老人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你从事的职业多么卑微,只要你竭尽全力去爱,去奉献,你都会变得高贵,受人爱戴。(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