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治边策
靖边安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中国人深谙战争与和平之道,自古就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传统,也有内敛含蓄但不畏强暴的性格。边疆的治乱向背是国家凝聚力与境内外离心力角逐互动的结果,也是中国社会兴衰治乱的晴雨表。
隋唐是秦汉以后的第二个大一统时代。唐推翻了隋,也继承和发展了隋。盛唐时期,于阗以西、波斯以东的广大地区曾经归附,唐的版图超过鼎盛时期的西汉,唐的边疆治理也比秦汉更加成熟。《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书中,大量记载了唐代治边的史实,值得我们细读。
盛唐治边,出发点是为和而战,胜而后和。战则积怨;不战而和,则示人以弱,必招侵扰。因此,唐初的基本立场是国富兵强,既不委曲求全、苟且偷安,也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结怨四邻。对于那些野心膨胀、侵扰滋事的邻居,一旦条件成熟,就会予以坚决打击。突厥、高丽、吐谷浑肆意挑衅,都没占到便宜。从总体上看,唐朝对钳制关中命脉的陇右和西域地区保持进取开拓姿态;对偏远的西南和岭南地区以召集安抚为主;对寒冷北方的契丹、渤海等地区实施松散羁縻;对日渐崛起的吐蕃,先是和亲会盟,然后武力较量,唐德宗时期则采取了李泌提出的北和回纥、南联南诏、西结大食、共图吐蕃的策略。
盛唐治边,基本方略是重兵戍边与怀柔羁縻两手抓。非强不能服,非威不能治。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依赖牲畜为生,每当青黄不接或者遇到干旱、暴雪、饥疫等天灾而丧失生活资料时,便以南下掳掠农耕民族为生存手段。因此,唐朝注重在战略要地配置强大的军队,作为稳定边疆、保土安民的坚强后盾。为巩固安西四镇,武则天曾经在龟兹复置安西都护府,“用汉兵三万人以镇之”;为确保西部门户安全,唐玄宗天宝年间曾在葱岭南部重镇小勃律派驻3000镇兵。在重兵戍守的同时,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县,以少数民族部落区域为州县范围,由部落首领充任都督或刺史。唐高宗年间在天山南北和葱岭以西设置的都督府就有五十多个。鼎盛时期,在边远地带的关键位置共设立安东、安西、安北、安南、北庭、单于六大都护府,统辖少数民族地区。
盛唐治边,政策核心还是怀柔羁縻。民生安则边疆稳。怀柔万邦,唯德与义。崛起于西北、带有鲜卑血统的唐朝皇帝,更少民族偏见。“怀柔远人,义在羁縻”、“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道出李渊、李世民的远见卓识,也是李唐子孙治理边疆的战略方针。唐朝的怀柔羁縻,除开设置羁縻府州县等行政措施外,主要通过和亲、册封、内徙、屯田、互市、减轻赋税、朝廷赏赐、民间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加强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促进边疆的发展。至于回纥雄视、吐蕃入侵、南诏分庭抗礼、藩镇割据分裂,是唐朝中后期逐渐腐朽虚弱以后的事。
隋唐是秦汉以后的第二个大一统时代。唐推翻了隋,也继承和发展了隋。盛唐时期,于阗以西、波斯以东的广大地区曾经归附,唐的版图超过鼎盛时期的西汉,唐的边疆治理也比秦汉更加成熟。《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书中,大量记载了唐代治边的史实,值得我们细读。
盛唐治边,出发点是为和而战,胜而后和。战则积怨;不战而和,则示人以弱,必招侵扰。因此,唐初的基本立场是国富兵强,既不委曲求全、苟且偷安,也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结怨四邻。对于那些野心膨胀、侵扰滋事的邻居,一旦条件成熟,就会予以坚决打击。突厥、高丽、吐谷浑肆意挑衅,都没占到便宜。从总体上看,唐朝对钳制关中命脉的陇右和西域地区保持进取开拓姿态;对偏远的西南和岭南地区以召集安抚为主;对寒冷北方的契丹、渤海等地区实施松散羁縻;对日渐崛起的吐蕃,先是和亲会盟,然后武力较量,唐德宗时期则采取了李泌提出的北和回纥、南联南诏、西结大食、共图吐蕃的策略。
盛唐治边,基本方略是重兵戍边与怀柔羁縻两手抓。非强不能服,非威不能治。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依赖牲畜为生,每当青黄不接或者遇到干旱、暴雪、饥疫等天灾而丧失生活资料时,便以南下掳掠农耕民族为生存手段。因此,唐朝注重在战略要地配置强大的军队,作为稳定边疆、保土安民的坚强后盾。为巩固安西四镇,武则天曾经在龟兹复置安西都护府,“用汉兵三万人以镇之”;为确保西部门户安全,唐玄宗天宝年间曾在葱岭南部重镇小勃律派驻3000镇兵。在重兵戍守的同时,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县,以少数民族部落区域为州县范围,由部落首领充任都督或刺史。唐高宗年间在天山南北和葱岭以西设置的都督府就有五十多个。鼎盛时期,在边远地带的关键位置共设立安东、安西、安北、安南、北庭、单于六大都护府,统辖少数民族地区。
盛唐治边,政策核心还是怀柔羁縻。民生安则边疆稳。怀柔万邦,唯德与义。崛起于西北、带有鲜卑血统的唐朝皇帝,更少民族偏见。“怀柔远人,义在羁縻”、“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道出李渊、李世民的远见卓识,也是李唐子孙治理边疆的战略方针。唐朝的怀柔羁縻,除开设置羁縻府州县等行政措施外,主要通过和亲、册封、内徙、屯田、互市、减轻赋税、朝廷赏赐、民间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加强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促进边疆的发展。至于回纥雄视、吐蕃入侵、南诏分庭抗礼、藩镇割据分裂,是唐朝中后期逐渐腐朽虚弱以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