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群众批评是最明亮的“阳光”


不久前,笔者所在的城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几名群众去本地某政府部门的窗口单位办事,因当班人员上卫生间耽搁了十几分钟,随后又发生了几句口角,几名群众一怒之下,向该部门在网上开通的“局长信箱”进行了投诉。

一般来说,有关领导接到网上投诉,大多是采取给投诉者回个邮件的方式进行反馈。然而,这位局长一反常态,竟在部门官网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不仅表示真诚欢迎和接受群众监督,还要求机关工作人员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善待群众批评,认真自查自纠,严格做到阳光行政,公开透明。不少人看到了之后,都觉得这位局长有点“小题大做”了。

不过,就笔者看来,这种做法不但没有小题大做,反而展现了直面批评的真诚态度和虚怀若谷的大将风度。对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而言,群众的批评是“清醒剂”,可以帮助自己时刻反省自我,主动查找工作中的缺点和问题,自觉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责任意识。同时,群众的批评也是“清洁剂”,能够及时清除工作中的“污垢”和惰性。对机关管理者而言,来自基层群众的声音尤其是批评,无疑是最明亮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十分有利于政府机关工作的“吐故纳新”。善待群众批评,从中吸取营养,对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水平大有裨益。

近年来,通过反“四风”、转作风,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工作惰性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目前,许多政府部门都在打造阳光管理工程,实行工作流程全透明。笔者以为,一方面,政府服务工作要公开、透明,置于阳光之下。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单位要诚恳欢迎、支持群众参与阳光管理,鼓励市民多提意见,积极采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才能督促自身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意味着阳光管理“链条”的不衔接甚至中断。

群众给政府工作挑“刺”、找毛病、提意见,是对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的爱护,是群众参与公共管理的一种良性互动。当然,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制高点”不同,或对全局工作把握不准,群众的某些意见不一定很准确、很到位。但即便如此,群众的意见也是一种鞭策、一种借鉴,政府部门对来自群众的声音也应敞开心扉,把群众的监督视作一面“镜子”,闻过则喜,闻过则改;把群众批评视为一种动力,激励自己,发愤工作。这样,我们的服务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尹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