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炫以相曜兮 ——由首都博物馆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谈汉代诸侯墓
![]() |
![]() |
上图为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马蹄金,金上刻有上中下的字样,但仍不确知究竟表明什么意思。右上角为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刘印记”章。 |
![]() |
南越王墓出土的丝缕玉衣 |
编者按: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随着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博物馆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心之一。为此,我们特别制作了本期专题,希望读者朋友们多多亲近身边的博物馆,在博物馆中感受历史的点滴细节。
汉代多样的墓葬形式
中国古代的丧葬有“事死如事生”的特点。古人心中存在生前与死后两个生活世界,在死后世界的生活,衣食住行一切不异于生前。首都博物馆推出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可说是今年上半年最受关注的展览,它为我们展示了海昏侯死后的生活世界。“五色炫曜”语出司马相如《长门赋》中的“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意为色彩缤纷、光耀灿烂。
自西汉始,出现了墓室用“黄肠题凑”的墓葬制度。据报道,海昏侯墓原本准备使用黄肠题凑,但最终却没有使用。
黄肠题凑是木椁墓中的特殊形式,它要比普通的木椁墓规格高。题凑指以黄芯的短柏木枋顶端向内垒成墓壁,四壁的柏木枋皆与最近的棺壁垂直。黄肠是因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以木色淡黄而得名。在缺少柏木的地方也有用楠木的,楠木枋的端头中心涂黄,人为制造黄肠以像柏木。
黄肠题凑最早见载于《汉书·霍光传》。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肠题凑虽然规定用于帝王陵寝,但并非十分严格,若经朝廷特赐,贵戚及勋臣也可享有此制。
汉代木椁墓中的棺椁,承袭周代“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的礼制,按照墓主人的身份,其规格从一棺一椁(即再重)到五棺二椁(即七重)不等。中国古代棺、椁并称,两者同属葬具,但木椁墓中的木椁其实是墓室内的构造,故称椁室。在砖室墓和石室墓等横穴式墓中,墓室本身起了椁的作用,可称砖椁和石椁,而墓内的葬具则仅有棺。目前已知海昏侯墓主椁室分为东西两室,东室东北部有棺,棺分内外两重,在外棺中发现了大量随葬的玉器与青铜礼器,而内棺仍在清理之中。
西汉中期以后,砖室墓和石室墓逐渐取代木椁墓而成为汉代墓葬的主流。
“画像石墓”与“画像砖墓”是汉代出现的极富特色的墓葬形式。墓室用石材或砖石构筑,石材上雕刻各种画像的墓葬,称为“画像石墓”。它出现于西汉中后期,中原和关中地区居多,东汉以后盛行。画像石的内容,以墓主人的生平事迹为主。墓门上有石材制成的门额和门扉,建筑规模包括主室、前室、左右侧室。墓室顶部用石材平铺,呈覆斗状;若顶部呈圆弧形,则大部分附有耳室。诸侯王大贵族的墓室规模宏大,沿袭西汉木椁墓中黄肠题凑之制,以方石代替柏木。在墓壁上嵌上模印着画像的砖,称为“画像砖墓”。它出现于东汉时期。砖上的图案多反映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如宴享、乐舞、射猎等。画像砖墓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和四川等地。
西汉时期还出现了刻崖墓,但它只在四川地区较为盛行,并延续到三国和六朝时期。这类墓在山崖或岩层中开凿墓室,墓室分耳室、前室和后室等部分。墓道有的为狭长的横穴,有的为竖井。
秦汉时代与战国时代相比,在尸体处理方式上有新的变化。从西汉到东汉,为了使尸体保持不朽,流行用各种形状的小玉具遮盖死者的双目,充塞死者的耳、鼻、口等孔穴。这些小器物统称为“七窍塞”。
西汉时期,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有穿玉衣下葬的葬制,目的在于使尸体不朽。玉衣由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银丝或铜丝缕编而成。东汉时期按等级规定皇帝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和始封的列侯用银缕玉衣,其他多用铜缕玉衣。三国曹魏时期,这种制度即被废止。
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满城汉墓中挖掘出两套金缕玉衣,这是金缕玉衣第一次从地下出土,如今它们已成为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这两套金缕玉衣的主人是中山靖王刘胜夫妇,每套玉衣有2000多片四角穿孔的玉片,男式玉衣用1100克金丝编缀而成,女式玉衣所用金丝重量更轻,仅700克左右,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金丝制作技术。
海昏侯墓内棺开始清理后,很多民众关心是否发现了金缕玉衣,据报道考古工作者并未在内棺中寻觅到金缕玉衣的踪影,但在墓主遗骸下方有包金的丝缕琉璃席,席上分布多组金饼。据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组长信立祥介绍,这种包金的丝缕琉璃席不属于葬服,在使用上并没有严格限制。
分布广泛的汉代列侯墓
西汉列侯的分封除因功外, 因亲也占相当重要的地位。汉高祖六年(前201),刘邦消灭了项羽、统一全国后,正式实行封侯制度。
海昏侯为西汉所封爵位,共传四代,一直延续到东汉。第一代海昏侯为故昌邑王、汉废帝刘贺。考古工作者挖掘的海昏侯墓正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墓。
刘贺的父亲是刘髆,他是汉武帝刘彻与孝武李皇后所生之子,是汉武帝第五子。天汉四年(前97),刘髆受封“昌邑王”,建都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大谢集镇)。十年后,刘髆去世,他年仅5岁的儿子刘贺承袭昌邑王位。
海昏侯刘贺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他先为王,再称帝,后封侯。海昏侯墓目前已出土了378件金器(包括33枚马蹄金、15枚麟趾金),近200万枚五铢钱,还出土了有孔子画像的屏风。他的墓还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铜镶玉是装饰性玉的极品,其材质细腻,色泽晶莹剔透。
关于马蹄金和麟趾金名称的由来,我们可以在史书中查到,据载西汉太始二年(前95),汉武帝以“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褭蹄以协瑞焉”,下令制马蹄状金饼和麟趾状金饼以示祥瑞。海昏侯墓所出之金饼,上有麦穗纹、水波纹等纹样,造型精美,工艺精湛。
在他的墓室中,有厨具库、武器库、文书档案库、钱库、粮库、乐器库、车马库等环绕主椁室的四周。在另一个世界中,刘贺同样拥有奢华的生活,同时,他的墓葬也为我们再现了西汉王侯墓葬的形式。
除海昏侯墓外,考古工作者还在以下地方发现过汉代列侯墓。
北京大葆台汉墓 该墓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大葆台村东。1974—1975年发掘,共发现两座墓葬。墓葬坐北朝南。1号墓内随葬器物大部被盗,出土器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玛瑙饰件、漆器、丝织品等400余件。在1号墓的墓道中,随葬有3辆车、11匹马。2号墓位于1号墓西侧,其结构形制与1号墓略同。墓早期被盗又焚于火,仅发现有灰陶钫、釉陶壶及玉佩、玉璧、玉舞人等。2号墓的墓道中随葬有3辆车12匹马。经学者推测1号墓的主人可能为西汉晚期的广阳顷王刘建,2号墓墓主为其王后。
北京老山汉墓 该墓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教练场东南环路北侧。墓葬平面为甲字形,由封土、墓道和墓室组成。封土为覆斗形。墓室全部为木框架式题凑结构。葬具为三重套棺两重椁。随葬器物有两件大型漆案、三件“凭几”漆木器家具、漆箱、贴金箔和包银扣的漆耳杯、漆盒、丝织棺罩、玉带钩、珍珠胸饰等。该墓入葬不久即被盗,尸体被人从棺内抬出,放置在前室西侧的漆案上。
经专家鉴定后,得知墓主人为女性,年龄在30岁左右,身高约1.60米。另外,根据规模宏大的封土及发掘出的“题凑”结构墓室和三棺两椁葬具推测,该墓墓主应是一位西汉时期广阳王的夫人墓。
广州南越王墓 关于该墓墓主之名,史料多作赵胡,根据出土的印章,我们得知墓主之名实为赵眜。他是南越武王赵佗之孙,赵仲始之子,西汉诸侯国南越国第二任君主。公元前137年―公元前122年在位。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赵眜继承王位。公元前122年,赵眜去世,葬于今广东省广州市解放北路象岗山,即“南越王墓”。南越王墓出土了大量的随葬文物,墓主人身穿“丝缕玉衣”下葬,至今玉衣保存完好,读者可在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中一睹真容。
扬州广陵王墓 该墓墓主是汉武帝刘彻之子刘胥。他于元狩六年(前117),被封为广陵王。刘胥身材高大,体魄壮健,喜好游乐,力能扛鼎,但他行为没有法度,最终未能成为皇位继承人。五凤四年(前54),他因诅咒汉宣帝之事被发觉而自杀,其封国亦被废除。
据资料显示,广陵王的墓葬墓道长60米,墓顶封土5米有余,墓室填土约两万方。棺木南北长16.65米,东西宽14.28米,以珍贵楠木制成。墓中出土有楠木垒成的“黄肠题凑”、金缕玉衣残片,还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铜器、漆器、陶器、木俑、车等器物。出土随葬品中的漆器、木雕有漆塌、木履以及成套的浴具等,制作异常精美。
保定满城汉墓 该墓墓主是中山靖王刘胜。提起中山靖王,想必读者们不陌生。《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便是中山靖王后人。谁也不曾料想到,两千多年后,他的先祖中山靖王的墓葬被世人发现,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
该墓开山为陵,其夫人窦绾的墓与刘胜墓并穴合葬。刘胜的葬具为一棺一椁,其夫人窦绾则是有棺无椁。夫妇二人均以“金缕玉衣”作为殓服。该墓出土文物达4200余件,有陶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纺织物、钱币等,除金缕玉衣外,最著名的出土文物当属长信宫灯和错金博山炉。
(作者周莎单位:故宫博物院)
资料链接
《汉书》如何记载刘贺
在海昏侯墓发掘前,我们关于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认识,主要依靠《汉书》的记载。而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对《汉书》关于刘贺的记载也提出了挑战。文献与文物的两重证据对照,或许能让我们更为真切地认识两千多年前那个海昏侯刘贺。《汉书》卷68《霍光传》对刘贺称帝而又旋即被废一事有较多描述,以下这段指责刘贺荒淫无道的文字即出自这一卷。
原文:(刘贺)立为皇太子,常私买鸡豚以食。受皇帝信玺、行玺大行前,就次发玺不封。从官更持节,引内昌邑从官驺宰官奴二百余人,常与居禁闼内敖戏……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发长安厨三太牢具祠阁室中,祀已,与从官饮啗。驾法驾,皮轩鸾旗,驱驰北宫、桂宫,弄彘斗虎。召皇太后御小马车,使官奴骑乘,游戏掖庭中。与孝昭皇帝宫人蒙等淫乱,诏掖庭令敢泄言要斩。
译文:刘贺立为皇太子后,就经常私自买鸡肉、猪肉食用。在昭帝灵柩前受信玺、行玺前,就在居丧的地方打开印玺,并且不再封上。他的随从官员经常拿着符节,带领昌邑王的随从奴仆两百多人,经常在禁宫中游戏……昭帝的灵柩还放在前殿,但刘贺却叫人取出乐府的乐器,引昌邑国乐人进宫,击鼓歌唱、吹奏乐器、表演杂耍歌舞……他从长安厨取出三套太牢供品,放在祠堂阁室中,祭祀完毕,就与随从官员大吃大喝。他驾着皇帝出行用的马车,车上蒙着虎皮,插着鸾旗,驱车跑到北宫、桂宫,又是追野猪,又是斗老虎。他还让官奴乘坐皇太后使用的小马车,在嫔妃居住的掖庭中游戏玩乐。他还同昭帝的宫人蒙等行淫乱之事,下诏对掖庭令说,若胆敢将此事泄露出去,就处以腰斩之刑。(周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