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韧性
业余爱好不多,读书可算其一。前些时日,一番权衡之后,终于“时髦”了一回,入手了一台电子书阅读器。有句广告语说得好,“科技发展这么快,我们得跟上时代呀!”若是以之诠释自己入手它的理由,固然牵强得可笑,然而,在它陪伴下的阅读时光,的确让我有了一种别样的现实体验。
我得坦言,自己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纸质书阅读主义者”,私底下对于数字化阅读深表不屑。常常觉得,还是那些拥有着质感、嗅得着墨香的纸质书更能堪当“主角”大任,更易读出“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的兴味,读出“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的从容。相比之下,种种因手机、电脑而进行的所谓“屏读”,充其量只能是碎片化的快餐阅读,它使我们的大脑日渐成为“鸡汤”软文、海量资讯的闪存器,使我们的双眼因长时间紧盯屏幕而日趋干涩疼痛且伴之以度数加深。
虽说对于“屏读”持一种抗拒姿态,可也无奈,如今,手机、电脑犹如空气、水一样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全然拒之竟也绝难做到。于是,就这么着“恨也悠悠、爱也悠悠”,半推半就中左手纸质阅读、右手屏幕阅读,踉踉跄跄、亦步亦趋地在时代阅读潮流的裹挟下,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随波逐流者的角色。也于是,我越来越感觉到,自身阅读与理想中的状态越来越远,体现出的只是一种阅读的脆性,独独缺乏一份想要的韧性。
什么是“韧性”?一种解释是,“受挤压而失去原来形态的物体恢复原来大小和形状的能力。”面对现代科技不断催生出的阅读泡沫,传统意义上富于人文情怀、触及读者灵魂的真正阅读,究竟还能否保持应有的韧性得以恢复其位,不免令人凭生遐思,并于不断追问中渴盼能有与现实“和解”的良方。
使用电子书阅读器一段时间以来的阅读体验,我惊喜地发现,它竟真的有助于恢复读书的韧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于它有效地化解了目前许多人阅读中存在的诸种突出问题,使得阅读较好地摆脱了外在客观条件的束缚。从携带的便利性讲,万千图书尽可“掌阅”;从内容的性价比讲,与纸质书一样的内容却有着不一样的价格,当然是令人感觉实惠到家的价格。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以数码的力量对抗着时尚化的数码阅读,令阅读得以远离碎片化、浅薄化,进而重新找回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意味。
其二则在于,它还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网络阅读观念,使得网络阅读回归其应有的秩序。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在网上免费阅读,而网上风行的相当多读物,要么内容无益,要么就是差错、疏漏百出,极大影响人们的阅读体验。它推崇付费阅读,以对待纸质书一样的姿态对待电子书出版与销售,它尊重作者的知识版权,以实际行动培养读者知行合一的规则意识,同时也是在激发读者的阅读动能,让个人阅读更好地转化为当下实实在在的行动。曾经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利用它开展阅读的读者中,花钱购买的阅读内容的完成率要远高于免费下载的内容。
世间许多事物皆非尽善尽美,电子书阅读器及其阅读亦然。可是,不管怎么说,它带给我的阅读世界使我于喧嚣中闻见了书香,领略了它独具的魅力,更兼得缘以己之力不断修复日渐受损的阅读韧性,有这些,就够了。(周慧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