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让政商双方都有度可量


日前,国务院组成9个督查组,首次对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开展专项督查,发现民间资本准入门槛高、困难多、阻力大等问题仍比较突出,政策“最后一公里”梗阻依然存在。在现实中,一些民营企业家也反映,现在是“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一些干部畏民企如虎,看到民企老板躲着走,民营企业的一些投资欲投无门。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亲”“清”的政商关系,为官商交往划出了界限、指出了方向。然而,现实中的问题,让我们看到要真正把“亲”“清”的政商关系建立起来,还需要下一番真功夫。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商关系是始终绕不开的重要话题,是必须面对的一对重要关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顺应党心民心,加大正风反腐力度,改变了官商“亲”而不“清”、勾肩搭背的现象,政治生态日渐清朗,良好的政商关系正在形成。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比如,在一些地方、领域,视与民营企业家接触、联系为“瓜田李下”,甚至是“雷区”“禁区”。政商关系“清”而不“亲”,企业的困难无从倾诉、问题无法解决。

“亲”则两利,“清”则相安。把两者关系处理好,既可以克服官商勾肩搭背、过从甚密、易发生腐败的问题,又能防止谈商色变、为官不为的懒政怠政现象,做到有情有理、有法有度,携手共建良好的政商关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真正建立起“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解决认识和思想上的问题是基础。“公私分明”是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特征。把“亲”“清”的政商关系建立起来,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公私关系。每一个党政干部都要明白,“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在与企业交往中不能动贪心私心,不能为个人谋任何私利,要摆正心态,划出公私的界限,时刻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对于民营企业家而言,要转变赚钱“靠关系”的思维定式,树立法纪意识,“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党纪国法,健全制度规定,明确政企关系的边界,让各级干部和民营企业家交往时心中有数。新型政商关系,本质上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制度,划清政府权力的边界,从源头上厘清政商关系。具体来讲,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定,尽可能把具体工作中容易出现的模糊地带界定清楚,尽量把细节要求规定明白,让政商双方都有规可依、有度可量。

再次,要坚持正风反腐不放松。反腐败与建设良好政商关系不仅不冲突,反而是打造良好政商关系的重要保证。通过反腐,可以清除官商之间存在的不正常关系。要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让广大干部心中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做到守得住底线。要严格执纪,针对“四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坚决遏制“四风”反弹,营造良好的政商环境。同时,还要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打击力度,让行贿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让广大民营企业家看到只有走正路,诚实守法,依法经营,才是企业发展的光明大道。(杨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