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嘉时期的知名良吏、学者汪辉祖晚年用“老眼”看社会,写下了一部名叫《双节堂庸训》的著名家训,共6卷219条。书中谈论持身涉世之道,语言精练,通俗易懂,揭示事理层层推导,逻辑性强。汪辉祖谦称“庸人庸言”,然而,正因其“庸”,于当时乃至现在,针对性和实用性才更强。 详细
汪氏家训 德义相传
菜梗香味识家风
《双节堂庸训》,融"圣贤书"与"人间事"于一炉
《双节堂庸训》除了从传统文献、儒家经典著作等“圣贤书”中寻求为人处事的依据外,更多的是来自“人间事”的体会和感受,饱含了汪辉祖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宁远知县任上为民请命,请求允许售卖粤盐
作为一县之主的汪辉祖深感为百姓解决疾苦乃首要任务,暗下决心,要解决宁远百姓食盐问题。他身穿便服,走出衙门,到百姓中去,诚恳听取他们的意见。从百姓意愿角度,制定妥善方案,向上司呈文说明……
告老还乡后,协助修理萧山西江塘
他晚年还抱病与挚友王宗炎一起,先后两次应浙江巡抚的邀请,共商修理萧山西江塘等事。本当年迈有病的他,完全可以推辞,但为了桑梓,仍竭尽全力,实心实干地办理。
中科院院士、汪辉祖九世孙汪忠镐谈家风传承
记得年少时曾经与父亲闲聊,谈起我率真、耿直、倔强的个性,父亲笑说我是活脱脱“复制”了先祖汪辉祖的脾性。从那时起我知晓了汪辉祖,也知道了他那“菜梗香味识家风,环碧山房由我传”的家训。
湘湖是萧山的“母亲湖”,位于萧山城区西面,钱塘江、富春江和浦阳江三江交汇口的东侧,与西湖隔钱塘江南北相望,是西湖的“姊妹湖”。汪辉祖喜欢在湖畔漫步,留下了“卜居最爱湘湖好,赢得莼香胜鲙鲜”等美丽诗句。
济美不易 世济其美,昔贤所荣,不特名公钜卿也。业儒、力田之家,世世清白,相承亦复不易。数传十百人中,有一不肖子,即为门第之辱。
谨财用出入 不惟寒素之家用财以节,幸处丰泰,尤当准入量出。一日多费十钱,百日即多费千钱,“不节若则嗟若”。富家儿一败涂地,皆由不知节用而起。
宜储书籍 “遗金满籯,不如一经”,古人所以称书为良田也。为父兄者,早为储蓄,俾知开卷有益之故。或谓书非急需,急而求售,必亏原直。呜呼!是薄待子孙之说也。
临财须清白 财利交关,最足见人真品。显占-分便宜,阴被一分轻薄。故虽至亲、密友,簿记必须清白。
信不可失 以身涉世,莫要于信。此事非可袭取,一事失信,便无事不使人疑。吾无他长,惟不敢作诳语。古云:“言语虚花,到老终无结果。”
浙江大学副教授 鲍永军
现身说法著家训 修身立德学做人
细品《双节堂庸训》,许多道理都十分深刻,而且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家训中,如“圣贤实可学而至”的励学思想、“作事须专”的人生态度以及“临财须清白”的廉洁品性等等,在今天仍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