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明代万历年,宝坻来了一位好县官。教育孩子写下四训啊,备受推崇直到今天。”曾任宝坻知县的嘉善籍吴江人袁了凡是一位著名县令,也是明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撰写的《了凡四训》以“改过”“积善”为思想核心,教之以德,劝人为善,强调从治心入手提升自我修养,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 详细
修身积善袁了凡
袁了凡在宝坻的为官故事
《了凡四训》被曾国藩列为子侄必读的"人生智慧书"
《了凡四训》是以了凡个人经历现身说法训示子孙的家训,俗称“了凡戒子文”。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组成。
作"为官功过格",自律自省规范行为
袁黄作“为官功过格”,起名《治心篇》,将每日所做之事,记录于上,每行一善记数,每有一过退除,日积月累,计算功德总数。这一方法是量化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自律方法。
倡南稻北植,编纂《宝坻劝农书》指导农业生产
他刚到宝坻时,境内东南到处都是湿洼盐卤之地,一片荒芜。他走遍宝坻四境进行考察,并从家乡引来耐盐碱的稻种试种,获得成功后推广。改水种稻一举,为无数百姓开启了救生之路。
从4项举措看县令袁了凡如何治理宝坻
明万历年间的宝坻,水旱灾害频繁,粮食产量极低,行政事务繁剧,赋税滞纳普遍。袁了凡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出任宝坻知县的。他任宝坻知县的五年间,实施了多项兴利除弊的善政,影响深远。
明代思想家袁黄,号了凡。他生于江南,为官于天津宝坻,并以其卓越政声为后人所铭记。一次寻访之旅,跨越时空,把宝坻和了凡的家乡连在一起。我们从宝坻出发,循着了凡的足迹,走进江浙,走进了凡的家乡。
立命之学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编。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
改过之法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积善之方 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谦德之效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交友之道 能随处求益,则三人同行,必有我师;若执己自是,则圣人与居,亦不能益我。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 解扬
勿存一毫怠忽之心 勿起一毫计较之心
袁了凡谆谆教导儿子,对遇到的人与事,既要充分尊重,又要认真了解,不要懈怠轻视,也不要斤斤计较,以达到“高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