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五侯门”赞
人称“不可不常看”的《呻吟语》,是明代思想家吕坤的代表作。吕坤,历任知县、布政使、巡抚和刑部侍郎。他这部箴言体的小品文集,立足儒学,谈修身治国,论处世应物,言简意赅,影响极大,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宝库的宝藏。近日看了其中的两段文字,颇受启发。
其一是:“权贵之门,虽系通家知己,也须见面稀、行踪少就好。尝爱唐诗有‘终日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之句,可为新进之法。”说的是,对于做官的人家,即便是至爱亲朋,也要少见面、少来往才好。文中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感怀》:“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日帝城里,不识五侯门。”诗的大意是,自己处世的调子与大家不同,没有一般仕宦者逢迎权贵的习气;整天呆在京城,却不认得王侯们的家门。
其二是:“仕途上只应酬无益,人事工夫占了八分,更有甚精力时候修正经职业?我尝自喜行三种方便,甚于彼我有益。不面谒人,省其疲于应接;不轻寄书,省其困于裁答;不乞求人看顾,省其难于区处。”说的是,仕途上只靠应酬是没有用的,光是花费在人情往来上的工夫就已经占了八分,哪里还有精力和时间去做正经事?我自己常常喜欢三种方法,对人对我都有益。一是不去拜访人,省得别人疲于应对;二是不轻易写书信,省得双方为回信的事困扰;三是不乞求别人照顾,省得别人难以处理。
这两段话概括起来讲,就是要求仕宦者做到“二不”:不巴结权贵,不过多应酬,以求凭真本事立身,专心致志干好正经事。
可以说,人生在世少不了迎来送往的应酬,这里面有必要的,也有没必要的,对此自古以来就褒贬不一。宋代陆游《晚秋农家》诗云:“老来万事懒,不独废应酬。”这是肯定了应酬的功效。而明代王锜《寓圃杂记》说:“或冗中为求者所迫,辄取旧改以应酬。”则视应酬为勉强应付的无奈之举。细想一下,必要的应酬,自古有之,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应酬一旦超出了必要的范围,变得越来越膨胀无度,甚至成为某些腐败的载体,就必须对它区别对待了。
在一些领导干部之间,诸如同学会、老乡会、战友会,多得数也数不清楚,这届那届的论来论去,热衷于搞小团伙、小圈子、小山头那一套,隔一段时间就聚一下,有时甚至一整天都泡在酒桌上,看似漫无目的,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大交所谓的“铁杆朋友”,以联络感情,也好相互提携,巧于上下打点,有的甚至因此形成了人身依附关系。有的领导干部更是特别喜欢与商人交朋友,今天聚明天聚后天还是聚,形成利益共同体,结商以营私,收受商人贿赂更加“顺畅便捷”。这样看来,一些领导干部过滥的应酬,就不仅仅是吕坤所抨击的浪费时间和精力的问题了,还涉及了反腐败的大课题。人生有很多不必要的应酬,是在无端浪费自己的生命。甩掉这些应酬,要靠一颗平常心,平静而理智地珍惜自己宝贵的时间,用自己可以控制的时间去学更多的知识,去做更多的正经事。要凭借好的品德和真的本事在官场上努力,不要总是指望通过应酬广交酒肉朋友,要知道这种“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更要知道欠账迟早是需还的。无论于公于私,把时间和精力从过滥的应酬中解放出来,心中时时装着老百姓,精神饱满地为民众的福祉多干正事好事,这才是人民大众对当今各级领导干部的热切期盼啊。(左连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