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信访工作要有足够耐心

“这事你们管吗?不管我就到上级部门去反映!”一位四五十岁左右的男子气冲冲地闯进了信访室,迎面就是这么一句话,这是信访工作者常能听到的一句话。

“您坐下,先喝杯水,请放心,属于我们管的一定管。”为安抚来访者的情绪,我们首先让其吃个“定心丸”。

坐定之后,来访人便向我们倒起“苦水”。原来,他姓赵,是南垣乡东池村人。村里为了方便群众耕作,对田间道路进行拓宽整修,在修路过程中损坏了他5棵小树。当其找到村干部理论时,村干部却以“村委会研究决定”搪塞。

赵某还说:“村委会之前没有跟我打过招呼,事后20余天了也没有个说法。修路我不反对,但把我的树损坏了连声招呼都不打,我非常气愤!”

仔细听完赵某的倾诉,我们也初步摸清了情况。尽管是5棵小树,但也是损害了群众利益,同时还存在着侵犯群众知情权的情况,这是违反了群众纪律。事情并不复杂,症结在个别村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细致的沟通和解释,导致了群众的误解和怨气。

搞清状况后,我们又问:“你到乡政府反映过这事吗?”

“没有。乡政府解决不了这事。”

“你没去过怎么就知道解决不了呢?国家对上访有规定,原则上应该是逐级反映问题。你的问题如果在村里得不到解决,我们可以给你提供乡里领导的联系方式,你可以先找他们反映。如果还得不到妥善解决,欢迎你再和我们联系。”

赵某气已经消了,对我们的劝导和解释虽然心里还有点“疙瘩”,但没有表示反对。我们见势赶紧岔开话题,顺便问了一下他的家庭生活及收入情况,最后我们对他说:“你的事情回去先到乡政府反映,我们也会督促他们办理。你放心。”

不久之后,我接到了赵某的电话。

“喂,县纪委吧?真想不到,我的事情在乡政府的协调下,村委会按每株补偿30元,共150元已经给我补偿。乡纪委找村干部谈了话,村主任还向我道了歉。”赵某高兴地对我说,连声称谢。

赵某的事得到了解决,我也如释重负。信访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群众来访,有的有一肚子的怨气,对待这类信访者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耐心,仔细听其倾诉,然后因势利导,逐渐化解其怨气,找到问题的症结。

对每一位来访人,我们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尤其对受理范围外的一些来访对象,更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消除误解,力求赢得信访人的理解。

(作者王德彦单位:山西省古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