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七篇总共三万五千多字,记载了孟子一生的主要言论、活动和思想学说,也包含了修身、持家、处事、报国的谆谆教诲。千百年来,孟氏后裔人丁兴旺,虽然分散居住于大江南北及海外,但都以孟母训语、《孟子》七篇作为传家处世的祖训箴言。位于山东邹城的“亚圣府”,更是以“气养浩然”“居仁由义”“规矩之道”作为家规家训传承至今。 详细
三迁择芳邻 七篇矩天下
孟母三迁
走进山东邹城孟庙
孟母教子有方"三迁择邻"成就一代"亚圣"
孟子年少时,孟家原在一处墓地附近,孟子“嬉游为墓间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旁。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七篇贻矩",《孟子》七篇给后人留下修身处事的规矩之道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七篇”指的就是《孟子》一书由《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等七个篇章构成。雍正在继位的第三年,为孟府亲书“七篇贻矩”匾额,意思是要求孟氏后人要以“七篇”作为修身处事、励志为人的规矩。
"邑人犹说子孙贤",圣贤家风代代相传
孟子有言:“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国家、家庭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好的家风才能不断为高尚的家国情怀培基固本,让清廉的思想脉络源远流长。
进入孟府亚圣门,迎面是一道古朴的大门,门上方高悬着“礼门义路”的横匾。孟子认为君子要行走在“义”的大路上,出入在“礼”的大门之中,走过这道门,意味着双肩承担了“礼”和“义”,就具有了君子之风。
事亲守身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规矩之道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居仁由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气养浩然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著名哲学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陈来
《孟子》,家训思想的精神富矿
《孟子》一书集中体现了儒家的修身、齐家、为政之道,传递着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和基本价值取向。后来的家训,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孟子的思想,不一定点到孟子具体的哪一句话,但一定是指向孟子的做人道理,体现孟子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