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商王武丁


武丁,姓子,名昭,是商朝第23位国王。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结果,他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250年至公元前1192年。盘庚迁殷以后,商朝曾有过一段繁荣期,但到盘庚之弟小辛、小辛之弟小乙统治时,商朝又衰落了。武丁是商王小乙的儿子。武丁即位后任用贤臣、励精图治,使商朝再度复兴,武丁也因此成为备受后人称赞的中兴之主。

据说武丁年幼时曾遵父亲之命在外行役,与奴隶一起劳作,因而不仅体会到“稼穑之艰难”,更懂得民生之多艰。武丁即位后,虽有振兴商朝的雄心大志,但苦于没有贤臣辅佐,史书记载他三年不对国事发表意见,军国大事全部托付给了宰相,而武丁只是对国情和民风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

由于他特别想得到一位能辅佐自己成就复兴大业的贤臣,竟然在梦中见到一位名叫“说”的贤人。梦醒后,他立即将自己梦中见到的“说”的形象与百官对照,可是没有一个人相像。于是,他派出使者到全国各地寻访,终于在一个叫“傅险”的偏远之地找到了“说”,后来人们就以“傅说”来称呼他。当时,傅说正在一个囚犯和奴隶劳作的建筑工地上干苦力。使者把他送到宫中,武丁一见如故,当场就高兴地喊道:“就是他!”经过交谈,武丁认定傅说果然是一位贤人,就破格任用他为相。武丁在他的帮助下推行改革,使商朝出现“大治”的局面。

武丁的长子祖己也是一位贤臣。武丁有一次祭祀祖先商汤后,第二天从空中飞来了一只野鸡,站在祭祀用的大鼎上鸣叫。武丁担心这是不祥之兆,祖己就对武丁说,您不要过度担心,当务之急是先处理好政务。他对武丁进行了许多劝导,武丁也乐于听从,史书记载“武丁修政行德”,天下人都很高兴,殷道再度复兴。

武丁时期,商朝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方国,使商朝形成了“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北到河套、南达江淮、西抵周境、东至山东半岛东北部,都在他的战车之下。武丁的开疆拓土,为商朝的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武丁时期对四方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既有强大国力作基础,更需要骁勇善战的将领。武丁本人就是一个出色的统帅,经常亲自带兵作战。据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武丁有位名叫“妇好”的王后,是一位巾帼英雄。从妇好墓中挖掘出的文物,推知她的名字应该是叫“好”,“妇”则是一种亲属称谓。她的另一个称号是“母辛”。身为王妃,妇好并不总是待在王宫里,而是经常率兵南征北战。她曾亲率大军征讨夷方、羌方等,在一次伐羌的战争中,她率领的军队多达一万三千人。

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等仪式。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能征善战,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见她在商朝的地位有多高。武丁的后妃兼女将者,除了妇好之外,还有一位妇邢。据说她不仅能带兵出征,还为武丁管理农业等事务。

武丁对新开拓的疆土,用分封的方式或者封给征伐有功的大将,如大将象雀被封为雀侯,或者封给当地臣服的方国首领。在甲骨文中,当时明确记载的受封侯者就有五十多个,受封伯者也有近四十个。妇好与妇邢也有自己的封地,甲骨文中有“妇好邑”,就是妇好封地的城邑,而妇邢的封地据说就在今河北邢台。

武丁之世,商王朝成为疆域辽阔的大国。他逝世后﹐其子祖庚继承王位。祖庚之兄祖己为了表彰自己父亲的功业,为他立了庙,尊称他为高宗,并作了《高宗肜日》和《高宗之训》两篇文章,其中《高宗肜日》我们今天还能在《尚书》中读到。(王丹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