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家规·人文地理】江苏昆山:亭林故里 气韵流长

江苏省昆山市

  昆山,地处江苏省最东端,东与国际大都市上海接壤,西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相邻。

昆曲表演

  这座江南水乡小城,人文荟萃,俊逸秀美。不仅孕育出了昆曲这样曲词典雅、行腔婉转的“百戏之祖”,还走出了顾炎武这样学问渊博、气节高尚的一代大儒。

千灯古镇

  昆山南端的小镇——千灯镇,是顾炎武的故乡。这座千年水乡古镇,遗存有传统明清、民国建筑约8万平方米,各具特色的水埠河滩200余处。古镇居民住宅沿河而筑、临水而居,驳岸列排、河埠成市,至今仍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格局和水巷、河埠、古桥、廊坊、庭院紧邻相依的江南水乡古朴风貌。

明清石板街

  贯穿古镇南北的是一条绵延两公里的明清石板街,这是江苏省内现存最长、最完整的青石板街。顾炎武故居就坐落在石板街的南端。

顾炎武故居

  顾炎武故居包括故居、顾园及亭林祠堂和墓三个区域。

故居鸟瞰

  走进故居,我们会发现,每一处景点都在讲述着顾炎武生平事迹。

清厅

  清厅是故居的正厅,正中的匾额“道崇礼范”,由顾炎武的外甥徐乾学手书,他高度评价顾炎武的学术思想体系,认为应该成为后人共同遵守的典范。

慈母阁

  顾炎武从小随嗣母王氏学习知识,接受教育,6岁读《大学》,9岁读《周易》。王氏还常给顾炎武讲刘基、方孝孺、于谦等人的忠义故事,从小培养其高尚操守。

致用阁

明耻亭

  顾园是根据顾炎武先生生平经历并结合苏州园林特色所建。致用阁、明耻亭突出顾炎武不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经世致用、学以致用”的治学思想。

橘颂轩

  顾炎武曾作《颜神山中见橘》一诗,其中一句“立雪凌寒性自甘”表达了他执志一衡,不阉然媚世的决心。顾炎武晚年客居曲沃,在当地“绛山书院”授教,又因顾炎武原名绛,所以“橘颂轩”后面有“绛山”,满山遍植桔树。

溯廉长廊

  溯廉长廊内,用砖雕这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顾炎武十多个重要历史事件。顾炎武一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实地考察山川河水,提倡实学,主张经世致用,对经文、政事、世风、兵农、地理等都有深湛的研究,一生著作达500多卷,代表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

贵廉苑

清风廉韵

亭林祠

  亭林祠是为纪念顾炎武而建的祠堂。顾炎武于1682年卒于山西曲沃,嗣子顾衍生把他的灵柩运回故里,安葬于此。

顾园

  徜徉顾炎武故居,漫步在江南园林中,流连在亭台楼阁间,恍惚中,与历史的距离在缩短,与大儒的距离在拉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铮铮话语,似乎更加激荡心扉,余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