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信箱当以信为本
“真没想到,向省委书记信箱投诉后,被拖欠的工资很快就发给我了。”在前不久四川省信访局媒体开放日上,有记者听闻一个农民工因被拖欠工资,上网求助“省委书记信箱”的故事。故事主角代江对办理结果很是满意,对这一平台的信任度大大提高。
“农民工讨薪何时不再是新闻”的呼声喊了很多年,但每到年底,欠薪事件总会如约而至。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不少地方的主要领导“亲自出马”为农民工讨薪。应了那句“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的老话,绝大多数地方领导出面,欠薪问题都得到了完美解决。可就在当事农民工感激不尽时,又有舆论指出,这并不符合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理念,而且无法推广、不可持续。
没有仔细看这则新闻的人,确实有不少认为,这不过又是一个幸运的“打工仔”,又是一则情节雷同的“宣传稿”。但认真研读则会发现,它与之前的新闻不一样:“省委书记信箱”并非封封信件都由省委书记亲力亲为,而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网、懂网、用网,通过网络对接民意进而有效开展工作的一个好做法。
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创办10年,网民留言累计近100万条,其中60余万条得到各级领导干部回复和有关单位解决落实,先后有近60位省委书记、省长与网友互动,500多位地市级一把手公开回复网民留言。
党政机关通过开设留言板、电子信箱,的确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但也有不少政府网站沦为“僵尸网站”,不少电子信箱成为摆设。无论是压根不回复,还是无限期的“正在办理中”,都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对比之下,四川省委书记、省长信箱不仅有回应,而且真办事。这首先得益于机制保障:明确规定书记、省长信件办理原则、流程和时限,做到“三个当日”,即当日信件当日认领、当日认领当日交办、办结当日公开回复。但互联网再先进,也不过是工具,真正办事还在于人。对于重要来信,书记、省长不仅会及时阅批,“网上听民声”,来信所涉情况的属地职能部门也会立刻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在规定时间内办结,“网下解民忧”。
无论是实体信箱还是电子信箱,无论是书记信箱还是省长信箱,群众皆因信任而来。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担起责任,以信为本,用心为群众办事。如此,才能赢得群众更大的信任。(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