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自然
“冰为溪水玉为山”。玉山,置信江之源,是东部入赣第一县,素有“两江锁钥,八省通衢”美誉。那一天,三清广场,七河河长庄重持旗,打响“净水”保卫战。时光向前,几个月过去,我们能否照面心尖里怀想的玉山净水?
寻访从初抵的夜晚开始。
七里仿古街沿冰溪河而建。冰溪是信江源流之一金沙溪河流经玉山县城的一段,水势开阔又平缓。四野茫茫。那里的河堤、房顶、凉亭,甚至门窗、墙壁、台阶,此刻正呈现一种青色的、湿润的光。久看一会儿,会明白,那铺陈天地的青色、湿润之光,全都来自河上,是漾漾水波折射出的光芒。水波是黛青色的,透彻,有石青的质感,是一种非常宁静致远的颜色,它让我想起了星空与月亮之下的大海。
沿街十里,檐角高悬的红灯笼,是蜿蜒柔媚的另一条长河,有暗暖的火苗在此间跳动。不禁想起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来。但这里没有脂粉的暧昧,没有歌女的惆怅,也少有交织往来的舟楫,澄静以弥漫的方式存在着,分明又比秦淮河多了一份清雅。
玉山将七条河流、一百多座水库及大小山塘全部纳入“净水”之列,分段确权划界立碑,实施河长制,不允许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向河流排放。“制”落实在“治”上,人人都是“生态玉山”品牌的维护者、宣传者、监督者。
漫步沿河路,我注意到,河边散步的许多居民,两手都不闲着。他们一手揣着塑料袋,一手高举着手机,看到沿河有垃圾立马弯腰捡进塑料袋,发现河里有漂浮物或水有异样,赶紧停下脚步,拍照。耐不住好奇,我上前问询,拍照是要做什么呢?被拦着的居民有些腼腆,让我自己看。原来,他是一个村级河长,正将拍下的照片上传到河长工作群,一来通知保洁员及时打捞,二来提醒村民不要向河中倾倒垃圾。
河长继续向前巡河,他的背影,像版画,像剪影,从河边走过,汇入更广大的人群。心一动,眼神一闪,那些影印在水里的乌云,悠悠晃晃就走散了。月色溶溶,银光流泻一地。为了“净水”,治污、除渣、清淤、保洁、水库退养、河道治理、生态美化等各种专项整治,县里一场接一场地做着。拆占用河滩违建房,种三叶青等净水植物,关停毛家坞水库库尾非法煤矿,投资整修全县截污干管道……一桩桩,一件件,啃下来的全是硬骨头。
人类努力付出的,大自然一定会忠诚记录并回报以秀美山川。水润玉山,冰溪河的水,将“净”镌刻心灵。夜,静谧又舒缓。我愿化身一尾欢喜的鱼、一颗禅意的小石头,甚至一株丰茂的水草,沾一沾玉山的雅!
清晨,微雨,我站在三清湖坝上。
那样一片水,盛大又温婉,是青山天然圣洁的床。那样一片水,生动而羞涩,是大地透漾着秋波的眸。雨,与每一个毛孔亲近,丝一般,温润如玉。细细的雨丝渗入泥土,很多草从石缝里钻出来,人似乎能听见田野的呼吸、种子的萌芽和生命拔节的动静。
快艇轻盈前行,如鱼入海。浪,腾起碎碎的温柔。人立其间,看白鸟蹁跹,看水花归隐,宛若驰时光之马驶向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的海。水珠亲吻你的脸,再密密匝匝润湿你的喉腔。湖区管理局的老邓自豪感十足地说:“且喝着,常年一类水质。”其实,当水润喉的那一刻,我们已然真切领略到它的纯净甘甜。
一座大型水库,在景区三清山脚下,水质却常年达一类水标准,这真是个奇迹。老邓说,奇迹的发生,系三清湖的保护者——各级“河长”一身。去年这个时候,这里连片扎着好多个钓鱼筏,全是趁夜强行违规搭建起来的。不止钓鱼,吃喝拉撒全在水上,各种垃圾,脏乱不堪。管理局和这些钓鱼筏的主人交涉,要求拆除钓鱼筏,可他们根本不当回事。三清湖水质,一度降为二类水。
水质下降,心里着急呀!奈何一次次交锋,总是收效甚微。多亏实施了河长制,从县委书记到基层村干部,三级河长上下拧成一股绳,统筹多部门联合执法,利利索索,很快将违规搭建湖上的钓鱼筏全部拆除。之后,又将库面划区块,清理湖内垃圾;颁布行政命令,湖区不得有破坏森林、水质、土地的行为发生,不得沿湖建房;在紫湖镇修建污水处理厂……三清湖一类水又回来了。
快艇还在水上蜿蜒。骤雨初歇,天地如洗,水底攒动着青春的鱼群,流畅的鱼脊温柔了山河岁月。念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我似乎陷入一个梦一般的场景。
挟一身清新气到食堂用餐。粗瓷碗里盛装着管理局自己养的鳙鱼,吃一口,鲜味瞬间在舌尖绽放。随后端上来的水芹菜、嫩豆腐,滋味不是别处能比拟的。这里的人,无论年长年幼,脸上都洋溢着一层水汽,一笑,耐看得很。席间,老邓告诉我,三清湖水可是他们玉山人的心头宝。管理局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垃圾及漂浮物打捞;每天有人员不间断在湖区内进行巡查;购买鳙鱼苗投放水库,用人放天养的方式维护水生态平衡,净化水质……
山青如玉,溪碧无尘。在玉山,吐纳和感知的,都是一类空气一类水,我很想在这里生活、浸润,感受心向自然的气质。从来,心向自然,才是生命的最高本质。(罗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