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长征题材的文学创作
毛泽东1934-1936年在长征期间创作的一系列长征题材诗词可谓是对于长征最早的文学书写。包括《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和《念奴娇·昆仑》《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沁园春·雪》等。
陈云1935年8月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是最早的长征回忆录和纪实作品,被认为是“第一位向世界口述红军长征的人”。而他的由1936年开始向参加长征的红军将士征集长征回忆录等文稿编辑而成的《红军长征记》可谓是关于长征最直接、最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这部作品集于1937年2月编辑完成,1942年正式出版,收入董必武等人撰写的百余篇纪实。埃德加·斯诺1936年在陕北采访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创作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是关于长征访谈录的一部重要作品。
亲历者对长征的回忆叙事构成了长征文学书写的第一个高潮。在长征结束后和新中国成立前出版了一大批红军长征故事、日记、回忆录等作品,如《长征的日记》《中国红军长征的故事》等。
最早的长征书写基本上可被视为一种在场书写和现场书写。这些作品的创作时间距离事件发生最近,当事人的这些追忆、追述和访谈等回忆性记述更为准确、真实,可信度高,保留了关于长征历史本身最珍贵的原始文字资料。
新中国成立之后,长征题材的代表性作品有王愿坚的短篇小说《七根火柴》和《三人行》,陈其通的话剧《万水千山》,陆定一的散文《老山界》《金色的鱼钩》,陈昌奉的回忆录《跟随毛主席长征》,杨得志的《强渡大渡河》,杨成武的《飞夺泸定桥》,肖华的《长征组歌》以及张士燮、朱正本等整理编创的歌谣《十送红军》等。这些作品都是关于长征的及时记录和艺术表现,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有不少短篇作品还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至今仍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李朝全《民族集体记忆的文学记录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