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 近代史上三次革命高潮
由于新旧民主革命的交替,由于革命道路的曲折,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不是出现一次革命高潮、两次革命高潮,确是三次革命高潮,只是没有编上数号,或者为别的编次抵销了,这三次高潮应该是:
第一次是资产阶级领导的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
第二次是国共合作的1927年大革命即国民革命,打倒了北洋军阀政府;
第三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胜利。
这三次高潮,总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后面还加上反官僚资本主义。它们都是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出现,具体的革命对象则是三个层次,从清朝的封建帝制统治到封建性仍占优势的北洋军阀统治,再到官僚资产阶级的国民党统治,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成份在它们身上互相消长,就是说资产阶级的成份在它们身上一个比一个增长,30年代(抗战前夕)的中国已呈畸形的资本主义架势。革命队伍从领导层到基础革命力量也经历了三个层次,有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会党和新军力量,再由国共合作特别是共产党人动员和组织的工农群众,最后有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和其他阶级阶层的全民力量。
这三次革命高潮,集中发生于近代社会的最后五十年间,是由鸦片战争开始的撞击、搏斗、呼号而来。因为近代中国是古今中外的汇合点,它的高潮只有在民族觉醒、革命力量成熟的二十世纪初期才能出现,此前的斗争都是为改变中国社会面貌的革命高潮的准备。三次高潮的起伏,又是敌我力量严酷较量及其消长的历程,恰如毛泽东指出的,就是中国人民“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的历程。他还从社会力量消长的关系曾经论述“腐朽的大的力量要让位给新生的小的力量”中,列举了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打败了清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和中国共产党合作打败了袁世凯留下的军阀系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他没有明言三次革命高潮,其实他所概括的就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革命的三次高潮。
三次革命高潮是新陈代谢的集中体现,都要求全局性的变革,它们的依次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反映了政治上、思想上新陈代谢的快速步骤。
——节选自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