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科学运用“四种形态” 提高监督执纪综合效应
东台市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科学运用“四种形态”开展监督执纪,保证了反腐倡廉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今年以来,批评教育、谈话函询127人,立案查处党政纪案件282件,其中轻处分173人,占受处分人数的61.7%。
一、压实工作责任,提高运用“四种形态”的行动自觉。顺应形势和任务需要,该市拧紧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促进基层党委和纪委自觉运用好“四种形态”。一是细化清单明责。将“四种形态”落实情况纳入基层“两个责任”清单管理,列入责任制考核范畴,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签字背书,层层落实管党责任。市委出台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意见,将运用“四种形态”纳入全年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任务落实。二是集体谈话交责。年初基层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报告会上,市委主要领导和市纪委负责同志分别进行谈话交责,督促基层党委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尤其要在做细做实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上发挥重要作用;督促基层纪委铁面执纪,综合运用“四种形态”,用纪律管住“大多数”。三是学思践悟领责。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加强学习研究,对每一种形态的适用情形、具体流程和使用界限等进行细化,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提高把握运用政策的能力。按照“四种形态”分别选择身边的案例制作专题短片,分镇区、分系统组织观看,并进行分组讨论,加深直观感受,夯实运用“四种形态”的思想基础。四是督促检查考责。建立纪委常委分片联系点,每名常委联系5-6个镇区或10-15个部门,每月深入联系单位检查一次,重点检查“两个责任”追究办法、市管干部约谈办法和问题线索集中处置办法等制度执行情况,纠正突出问题126个,有7名科级领导班子成员因落实责任不力被约谈提醒。
二、严格分类处置,强化运用“四种形态”的组织推进。该市坚持严格分类、科学把握,综合运用批评教育、约谈函询、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多种方式,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一是咬耳扯袖“治未病”。一方面,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原则,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谈话提醒,对反映笼统的问题函询警示。有群众反映个别市属工程存在围标串标等问题,市纪委随即函询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后经调查虽然情况失实,但该中心党组织举一反三,健全完善一整套监管措施。另一方面,按照“提醒在先、警示在前”要求,面向“大多数”开展教育。举办《准则》、《条例》知识辅导测试,组织党员干部旁听贪腐案件庭审,分镇区、部门、村居3个专场9个组别,开展分系统全覆盖作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263场次,引导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二是动辄则咎“正歪树”。对轻微违纪的,给予轻处分;对不适宜在原岗位工作的,提出建议及时调整工作岗位。某医生因接诊期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被患者亲戚拍成视频上传微信圈,受到记过、待岗一年、降聘一级技术职称处理。科室负责人被诫勉谈话,并扣发绩效管理工资。三是猛药重典“治病树”。对问题严重、应当重处分或加重处分的,给予重处分,并建议作出重大职务调整。某副镇长因利用分管交通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并伙同他人私设“小金库”乱支滥用,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和行政撤职处分。某副股长因利用职务便利,收受承建单位现金、购物卡等,价值人民币2万多元,被开除党籍和撤销行政职务。四是严惩腐败“拔烂树”。对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犯罪的党员干部快查快处快移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卞某、华某、项某等人主要违纪事实查清后,其涉嫌受贿犯罪线索被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置,形成有力震慑。
三、完善配套制度,建立运用“四种形态”的保障机制。该市坚持边探索、边总结,初步建立起四项配套制度,促进“四种形态”有效运用。一是在问题发现方面,建立审计过程动态沟通制度。在发挥信访主渠道的同时,加强审计过程动态沟通,变过去仅运用审计结果为介入审计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线索。今年以来,经审计渠道发现问题线索23条,涉案37人。二是在线索管理方面,完善问题线索排查评估制度。把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纳入监督视野,从接访下访群众的呼声中,从党风巡查、专项治理,从执法机关和经济监管部门,从正在查办的案件以及媒体报道、网络舆情和群体性事件中发现蛛丝马迹。市纪委线索处置小组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对有价值的线索进行集中评估,提出初查、待查、一般调查、重点调查等处理意见。三是在信访办理方面,实行基层信访案件预结送审制度。把上级交办和基层纪委自办的重点信访件列入预结送审范围,办结前送市纪委审核把关。今年以来,基层报送预结信访件88件,一次性审结57件,退回补充调查18件,修改处理意见13件。四是在量纪处分方面,建立基层案件量纪建议制度。对基层办理的案件提出定性量纪建议,既帮助基层提高业务水平,又防止基层碍于情面尺度过宽。针对疑难复杂案件组织联合审理和协助审理8次,发出量纪建议书25份,提出调查补证和定性量纪建议8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