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深思:警惕倒在“雅好”上
夜读时,看到一则故事:北宋一位地方官员从皖南歙州寻得一方宝砚,便赶往汴京,送给能决定其前途命运的宰相王安石。这方宝砚,不需添水,只要哈口气,砚内便会静静地冒出墨色水滴。王安石看着这方神奇的宝砚,没吭声,将砚台放在桌上,径直出门。一会儿,他到院内井中摇出一桶水提回办公室,问那官员,“你说,这桶水能值几个钱?”
在文化璀璨的宋代,砚台不再是单纯的文具,已然是集雕刻和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抢手货。然而,对于实干的王安石来说,这个宝砚无非是省下一点研墨的水而已。
玩物丧志,古今皆如此。作为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时刻面临被围猎的危险,而这些围猎者伺机寻找的“突破点”就是领导干部的爱好。
之前我在参与征地拆迁工作时,有一位违建户为使自己的违建合法化,四处打听弄到了我的手机号码,打电话问我是否喜欢收藏,我一口否认。次日,他又匆匆赶到拆迁现场,神秘地对我说他带来一幅龙的名画,价值至少十万元。再次被我回绝后,他又多次找朋友托关系企图通过非正规渠道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最后没能遂他愿,违建被拆除。
现在想来,心里还为自己捏一把汗。若当时给了情面,或者收下所谓的名画,我还能安然工作生活读书思考吗?还能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维护党纪吗?当时虽然得罪了几个人,有的因此后来形同陌路,但心中安然无悔。
党员干部并非不能有爱好,但一定要适可而止,防止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那些所谓的“雅好”,自己心里掂量掂量,真的“雅”吗?其背后充斥的是不是利益交换、铜臭等不雅?那些所谓的“宝贝”比党和人民的事业,比良心,比自由还宝贵吗?
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一些倒在雅贿前的领导干部的声声忏悔不就历历在目、发人深省吗?
(陈荣发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