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伟哉!焦家家风》报告会上,焦裕禄之女焦守云作了专题报告。在报告中,她详细回忆了作为父亲的焦裕禄对儿女的谆谆教诲,“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提到了焦裕禄临终时对妻子徐俊雅的嘱托:“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你要把孩子们教育成为红色的革命接班人” 。桩桩件件,不仅折射出焦家的清正家风,更折射出焦裕禄作为党员“不忘初心”的优秀品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不忘为百姓之心。焦裕禄的儿子焦跃进经常从母亲口中听到父亲的名言:“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要下到基层,要跟群众打成一片”。他把父亲当做榜样,“爸爸既是精神财富,也是一种压力在鞭策我,绝不能给他老人家脸上抹黑”。以百姓之心为心是为民务实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拉近干群关系的意识保障。目前,党内部分干部出现理想信念动摇,精神懈怠;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弄需作假,不负责任等问题,其根源就是思想上对群众工作不够重视,心中没有装着百姓,对群众缺乏感情。以百姓之心为心,一方面要求党员干部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宗旨意识,坚持感情“下移”、眼睛“向下”,尽其所能为群众排扰解难、做好事、办实事,将惠民政策和举措温暖传递到民众之中,真正做到让党满意,让群众满意,让基层满意。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强化诚信理念。本着为民排忧解难的诚意,能解决的立即帮助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讲明解决的进度;不符合政策难以解决的,也讲清道理,不搪塞,不敷衍,不推诿,通过以诚感人,取信于民,增强政府公信力,从而拉近干群关系,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
不忘清正之心。焦家大女儿焦守凤,是开封城旧平房里一位毫不起眼的老太太。小儿子焦保钢在医院昏迷8个月,一直住在六七个人一间的大病房里,家人从未透露过他的家世。永远不忘共产党员淡泊名利的初心,这就是焦裕禄留下的最为宝贵的遗产和最好的家风,一面照见社会焦虑浮躁欲望丛生的镜子。我们学习焦裕禄的精神遗产,就是要学习他“以清正之心为心”,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自觉加强思想修养,坚决抵制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兴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之风。尤其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人生追求真正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当成检验政绩观的最终标准,切切实实改进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不忘奉献之心。焦裕禄,一名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好干部。他为了兰考的发展呕心沥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即使面对死亡,他心里装的仍是百姓,惟独没有自己。他讲的是奉献,脑子里想的是百姓的冷暖,从不索取任何报酬,享受任何待遇。奉献精神历来被视为居官从政应具备的美德。《尚书》中云:“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逊志离集》中也说“捐其躯有益于天下,君子之所乐为”,这些说的就是奉献,即为官施政要“以公灭私”、“有益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流传千古,圆明园正大光明殿也有一副楹联:“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为政者的忧患辛劳之中,往往生长着百姓的幸福安乐。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就是不能忘记“奉献之心”,要必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勇于奉献、不唯利是图、不计较个人得失;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断进取,在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从而切实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保持党员先进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古语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正是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恪守初心,牢记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价值追求,共同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实依靠与力量源泉。时代变了,但心不能变,如今 “两学”,让所有的党员干部重温初心,“一做”让所有的党员干部去践行承诺。“言必信,行必果”,我们广大党员只有坚守党旗下庄严许下的诤诤誓言,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秉持公仆情怀,不忘初心,慎始如初,才能使党的事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