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的鸡
![]() |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鸡 |
农历丁酉年马上就要到了,丁酉年是鸡年。古人将十二生肖和十二干支一一对应起来,如子对鼠,丑对牛,与鸡对应的就是酉,因此凡是干支中有酉的都是鸡年。中国人养鸡的历史十分悠久,据考古资料显示,在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遗址中发现了家鸡的骨骸,距今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家鸡。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一尊青铜鸡,造型生动,考古学者认为它是祭祀用的重器。
鸡与中国人的关系十分亲密,历代文学家都有很多咏鸡的诗歌。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一篇《鸡鸣》,这是一首妻子催促丈夫早起上朝的对话诗,十分别致,我们不妨来读几句。开篇妻子催促道:“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公鸡已经打鸣了,上朝的人都到齐了。贪睡的丈夫回答道:“匪鸡则鸣,苍蝇之声。”这哪是公鸡打鸣,分明是苍蝇嗡嗡叫。妻子又催促道:“东方明矣,朝既昌矣。”东方的太阳已经放光明了,上朝的人已经挤满朝堂了。丈夫还是不愿起床,回答道:“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这哪是太阳的光,分明是月亮的光。这首诗读来不禁让人怡然一笑,也暗暗赞叹古人的质朴活泼。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云:“鸡,知时畜也。”公鸡报晓意味着黑夜的结束,新的一天开始了。东晋将领祖逖与刘琨立志报国,留下了闻鸡起舞的美谈。描写公鸡报晓的诗,似乎总是有一种豪气。明代唐寅也就是唐伯虎写了一首《画鸡》,写出了公鸡的一鸣惊人:“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但写公鸡报晓最有气势,也最具历史意义的,当推1950年10月毛泽东写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一唱雄鸡天下白”化用了唐代诗人李贺的“雄鸡一声天下白”,正如雄鸡报晓,黑夜过去、光明来临一样,中国人经过百年探索与奋斗,终于将乱舞的“魔怪”赶走,赢得了民族独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
鸡是田园诗歌中的常客。东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写道:“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好一幅恬静宁谧的乡村生活图卷。唐代王维的《桃源行》写桃花源居民的生活:“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鸡犬的喧闹声,衬托出了田园生活的安静,与陶渊明不同的是,王维笔下的桃花源还带着几丝禅意。
鸡年读一些咏鸡的古典诗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勃勃生机,也能感受到浓浓乡情。
(陈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