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散文

金鸡报晓话春晚

鸡年春晚,礼赞着一个伟大时代,缔造着中国最闪亮的国际文化名片;鸡年春晚,凝聚了中国人共同的文化情感,也深化了人们心中永远的家国情怀。

“大美中国梦,金鸡报春来。”2017年春晚,体现了中国人的情感寄托、家国情怀。春晚在节目编排方面,找到了传统叙事方式和观众喜好之间的契合点,给人们带来温暖、欢乐以及达到导演“好听好笑好看”预期的同时,将浓浓的家国情怀融进了年味里。

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是通过历史的记忆,对国家和家人所表现出来的深情爱恋与责任感、使命感。春晚作为一种文艺创作的形式,理所当然地要接地气,而这个地气,就是厚重延绵的家国情怀。这其中,既有宏大的国家历史叙事,又有一个个平凡而又真挚的家庭故事,有苦、有泪,也有欢愉和温情;有对个人命运的悲愁,也有对重构未来的畅想。“春晚是人民的春晚。所以,2016年老百姓最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2017年即将来临的社会发展亮点,无疑是春晚舞台最需要反映的主题。”这是杨东升总导演对鸡年春晚的理解。

什么是家?家是最小国。“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鸡年春晚将家庭、家风、家教作为头道“大餐”。杂技小品《大城小爱》在笑与泪、力与美中演绎着真实的爱情故事;小品《老伴》则讲述了老年人不离不弃的感情,引发观众内心的共鸣,道出了“与你一起慢慢变老”的浪漫;八个家庭共同放歌,唱出“家的味道”;而小品《真情永驻》则通过妻子的口,说出了世间女人的真心话:“我们不需要你们男人赚那么多钱,我们不想过什么荣华富贵的日子。我们想要的,就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你们能在我们身边陪陪我们。”俯仰天地之间,还有什么能比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和亲情更宝贵的呢?回忆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说:“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是由一个又一个小家庭汇集一个个小目标实现的。小目标连着大情怀,只有踏踏实实一件件完成,才能梦想成真。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态度和做事方法。相声《姥说》中,姥姥的话就是家风、姥姥的话就是家教,勾起我们对于亲情、对于童年的真切记忆。全家围坐用餐,大人不动筷子,孩子绝对不能动,这是尊重长辈的表现,也是姥姥口中的“规矩”。优秀家风的传递,能让人从小养成良好的规矩意识。家庭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营养剂,使我们的思想感情与行动受到感染,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态度,塑造着我们的人格,成为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

家是国的基础,国则是家的保障。“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16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给鸡年春晚留下了太多的国家记忆。我们对历史充满了感慨,也为国家发展进步感到自豪。滑稽剧《阿峰其人》给观众送来欢声笑语的同时,提醒我们时刻保持文明和真诚,展示的是G20杭州峰会中的中国风采和中国人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包括去年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对接任务的景海鹏、陈冬在内,11位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英雄全员出席晚会现场,以具有仪式感和纪念意义的方式向祖国和人民报告,他们按下的手模是我们航天梦终将传承下去的国家记忆,体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人精神。

鸡年春晚一个亮点,就是现场观众和全球亿万华人一起给一位老人过105岁生日。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健在年龄最长的女红军王定国。她以百岁的壮丽人生,诉说着我们来时路上的艰难,见证大国的崛起,并为伟大的时代讴歌。她的心迹,通过春晚的舞台,向全世界表露出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妇女。既然共产党要长征,要走很多很多的路,那么我就一直跟着走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说:“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王定国等五位老红军代表着人民军队走过的艰苦卓绝的岁月和光辉历程,他们向年轻一代传递着革命精神财富,把对信仰的忠诚、对初心的坚守,真实地呈现于世,涵养着国人的精气神。而与此呼应的,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英姿勃发,歌曲《当那一天来临》成为他们的背景音乐。其中既有军人保家卫国的信心,又有面对牺牲义无反顾的悲壮。可以说,年轻一代已经接过了老红军传下来的旗帜,他们的气吞山河,展现的是当代军人威武雄壮和血性担当。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牢牢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基因之中。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对于处在发展关键期、步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来说,鸡年春晚成为凝聚共识、增强“软实力”的平台。在春晚的陪伴下,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就一定能够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