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阜宁

我的走访日记

    3月13日下午,阴,有风
    沟墩镇跃进村十组,陈必达家普通农家,三间大屋,两间厨房,家前屋后清爽、整洁,菜地里的菜、葱长势旺盛。
    门开着,敲门、又叫了几声,没人答应,探进身往里看了看,看见正屋中的桌子上有包好的饺子,里屋门口一位老奶奶在看电视,就又高喊了一声,这下老奶奶听见就出来了,见了我们几个生人比较吃惊,问有什么事?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说是来串串门,随便谈家常。老奶奶面露疑惑,让我们都进屋随便坐下。
    老奶奶说,她家姓陈(夫姓),陈老爹去镇上二儿子家里了,马上就回来。老两口今年都85岁,身体都还好,生活能自理,三个儿子二个女儿,住在大儿子家里。儿子们多数时间在苏州、北京打工,女儿嫁的近,有急事就过来,都很孝顺,平时都会给他们钱,生病时候也会给他们治,也有在镇上、苏州买了房子,孙辈多数已成家立业,已经有重孙子了……。闲聊中感觉老奶奶对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很满意,细细数说着自己的家长里短,似乎已经消除了对我们的疑虑。
    正说着,她说看见陈老爹回来了。我们看到不远处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看上去很精神,不像85岁的老者。陈老爹一进门,老奶奶就向他介绍了我们。陈老爹的身体比老奶奶还要好,听力也好的多。知道我们的来意,陈老爹爽朗地笑道,好久没有上面的干部来串门跟他们谈闲(聊天)了。他家是本组唯一的陈姓,过去很受人欺负,所以就一直要求自己和儿女们要争气,活的有出息,不能被人看不起。最困难的时候是上有父母,下有五个儿女,大集体时代总是被村干部另眼相看而分不到口粮,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这是共产党为老百姓做的最大的好事。老奶奶一直紧挨着坐在陈老爹背后,听到这里就插话说当年他们不但负担重,日子过的艰难,还如何受干部和部分群众的气,情绪激动的有点呜咽。陈老爹说那都是过去好久的事了,不要再说了。老奶奶说,这些事说出来,现在心里感觉好多了。陈老爹接着说,组里还有几个人,经常做一些侵害其他群众利益的事,上次村里因为给高压线清障,供电所赔补他家两棵树的60元就被别人强领去了,后来他找村干部,跑了几趟才领到60元钱,不能一直让这几个人为所欲为……
    天色近晚,陈老爹说,啰啰嗦嗦说了半天,耽误你们时间了,留下来吃晚饭吧。我们婉拒,要了他家的电话号码,也给他留了我们的电话,告诉他如果有什么事需要我们解决就联系我们,陈老爹连说没有,你们能经常来谈谈闲(聊天)就好了。告辞出来,陈老爹一直送我们,送了好远,回头看老奶奶一直倚在门口看着我们……(阜宁县纪委 刘素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