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低保核查遇到“内部人”
春节刚过,我们就接到一个匿名电话,反映北集镇寨湾村低保管理混乱,其中三组的杨某在县城开有餐馆,每次回村里开着轿车,也在吃着低保,而同村的几个“病秧子”却没有享受低保补助,群众意见很大。
接到举报,我们马上按程序向领导作了汇报,领导迅速批示:尽快到实地查清。
我们一行三人,直接到了村委会,亮明身份,说明来意之后,即开始了资料核查、走访工作。资料显示,三组确有杨某的登记:一家五口,其母亲和妻子均享受低保。经过走访,我们掌握到杨某母亲已去世四年,还在享受低保;其妻子年轻健康,无病无灾,在县城打理餐馆,也在享受低保。这说明匿名电话所说的情况基本属实。通过全村低保核查,我们还发现了其他问题。
在之后的了解情况过程中,村组干部对于当初给杨某一家办理低保的情况,支支吾吾,似有隐情,不愿意多说。我们到镇政府民政所才把情况摸了个大概:原来,纪委的郝某某前几年打过招呼,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才把不符合条件的杨某一家两人,纳入了低保享受范围。
事不算小,我们回来后及时把情况作了汇报,领导安排我们两路出击:一路人马找打招呼的郝某某了解情况;另外一路人马找杨某予以核实。
碰头会上,找杨某的一组非常顺利,他非常配合,介绍了当初情况,也作了笔录,承认了郝某某帮忙打招呼办理的经过。而找郝某某的一组则不太顺利,郝某某认为自己是“内部人”,更何况也是小事一桩,说话模棱两可,不予配合。
情况反映到主管领导处,主管领导亲自约谈了郝某某。郝某某权衡利弊,在纪律面前,羞愧难当,承认了过去经常在杨某的餐馆用餐,虚荣心强,碍于情面,不顾原则,违反政策,私自打招呼办理低保的来龙去脉。
真相大白之后,杨某一家的两个低保指标被取消,另外我们对村里的低保情况也来了个“全面体检”。郝某某违反纪律,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调离纪检队伍,同时在全县点名道姓公开曝光。
鲜活的事例,再一次告诫我们,纪委也不是净土。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在监督执纪的同时,我们要有强烈的接受监督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坚决清理门户,需要我们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需要我们不断地“自警、自省、自洁、自净”。
必须牢记,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作者王宽德单位:河南省新野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