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忠直第五氏
第五氏的祖先是战国齐国贵族田氏。田氏很多支裔于西汉初期迁至长安皇帝陵园附近居住,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第五是其中之一。第五氏是东汉有名的世家,这里着重说第五家的两个人:第五伦和第五种。第五伦和第五种都是当时的名臣,卓有政绩。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少年时性情耿介,好义气。王莽末年,农民军起义以及地方强盗割据扩张,第五伦在险要之处修筑堡垒,将宗族乡亲召集起来进行自卫,他率众引弓持矛坚守堡垒。先后有铜马、赤眉等数十次前来围攻,都无法攻克。后来第五伦以营垒首领的身份去见郡的长官鲜于褒,其才干得到鲜于褒欣赏,被任命为郡的属吏。第五伦后任乡啬夫,他办事公平,善于调解纠纷,很得人心。后来迁居到河东郡,改名变姓,自称王伯齐,在太原、上党之间以贩盐为生。经商所过之处,他都把骡马粪便打扫得干干净净才离去,被人们称为有道之士。建武年间,第五伦被京兆尹阎兴招为主簿,当时长安铸钱的人多耍奸弄巧,阎兴任命第五伦为督铸钱掾,管理长安的市场。第五伦深入市场巡察交易情况,调查了解问题所在,最后统一市场衡器,纠正斗斛量具,市上再没有弄虚作假、欺骗买主的事出现,百姓们很高兴,对他的才干表示叹服。
后来第五伦被举为孝廉,任淮阳国医工长。建武二十九年(公元53年),他随从淮阳王来到京城,与其他官属一同被皇帝接见,光武帝刘秀向他询问政事,第五伦趁机对奏为政之道,刘秀非常满意。第二天,又专门召他入宫,和他一直谈到天黑才罢。刘秀和第五伦开玩笑说:“听说爱卿曾殴打岳父、不让兄长来一起吃饭,有这种事吗?”第五伦回答说:“臣三次娶妻,妻子都没有父亲。少年时曾遭饥荒之苦,实在不敢随便请人吃饭。”刘秀大笑,于是拜第五伦为会稽太守。第五伦当了太守,身为二千石的高官,仍然亲自铡草喂马,妻子下厨做饭。所得俸禄也只留下一个月的口粮,其余的都低价卖给贫苦百姓。
会稽地区旧俗滥建神庙,百姓常常杀牛祭神,因此生活贫困、影响农业生产。以前的几任太守都不敢禁止杀牛祭祀的风俗。第五伦到任以后,在巡行中了解到这些情况,就给各属县发布文书,晓谕百姓:凡是假借鬼神,以诈术恐吓愚昧百姓的巫祝,一律捉拿问罪;胡乱杀牛的人,一律给予处罚。一段时间之后,歪风邪气逐渐消失,百姓的生活得以安定下来。
永平年间,第五伦担任蜀郡太守,后来任司空,位居三公。他正直无畏、不惧权贵,屡屡上书言事,指陈时弊,成为一代名臣。
第五种是第五伦的曾孙,第五种继承家风,年少时就胸怀大志,在地方做小吏时名冠州郡,后来到朝廷做了司徒掾。皇帝派遣第五种出使冀州,专职巡查地方情况。第五种来到冀州之后,经常亲自巡行各县,深入民间明察暗访。为了便于了解真实情况,他常常穿着便装,只带很少的贴身人员行走在大街小巷和乡间。所到之处的官府根本不知道朝廷派员正在自己的辖区巡查。通过这些细致深入的巡视,第五种察知了当地的天灾人祸,了解到民众的疾苦,向朝廷写出了奏章,弹劾了一大批贪墨官员,为百姓称赞。他完成任务后回到京城长安,由于出使巡视非常称职,被提拔为高密国的国相。
当时徐州和兖州的盗贼成群结伙,非常猖獗。徐州、兖州与高密国相邻,第五种未雨绸缪,大肆储备粮草,训练官兵,做好防范盗贼的准备。盗贼听到这些消息后都很害怕,没有人敢窜犯到高密地界,高密国平安无事,原来流亡在外的百姓也纷纷归来,一年中达到几千家。朝廷例行考核各地官吏时,第五种因为能干有业绩,被调任卫国国相。后来又升为兖州刺史。
第五种来到兖州,通过巡视得知济阴太守、中常侍单超的侄子单匡,倚仗着单超的权势,贪污纳贿,骄纵不法。第五种想把单匡逮捕并向朝廷举报,但一时没有得力的助手。恰好听说从事卫羽是一个耿直正义而作风严厉的人,就把卫羽召来,告诉他自己的心思,说:“听说你不畏强暴,今天我想把大事委托给你,你觉得怎么样?”卫羽回答:“我愿意一举割除这个大祸害!”卫羽告别出门后,立即带人快马飞奔到济阴府所在地定陶,闯进单匡的府邸,关起门来,把单匡的门客、爪牙和手下40余人全都抓捕归案。六七日内,搜查缴获单匡大宗的不义之财。
当时太山郡的大盗叔孙无忌等人暴横境内,州郡官府没有办法对付。卫羽劝说第五种:“国家长期安宁无事,人们忘记战斗也很久了;而太山地势险要,贼寇又狡猾多端,现在即使握有精兵,也难以战胜,请让我前去劝降他们吧。”第五种觉得他说得有理,就同意了。结果叔孙无忌等被卫羽说服,于是带领他们的党徒与匪众3000多人投降。(国瑞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