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就要拉得下脸
去年8月中旬的一天中午,根据区委和区纪委安排,我和同事老赵一起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周边检查公车使用情况。12:30左右,我们在百姓乐园活动中心发现一辆区直单位的公车驶入停车场,驾驶员身着背心短裤运动鞋,准备去活动场地运动。“看样子是午休期间公车私用。”我和老赵分工后,由我跟进体育场拍照,老赵在公车旁等候驾驶员返回时取证。拍摄过程相当顺利,根据掌握的资料,我们确定了公车隶属于区直某单位,圈定了驾驶员徐某。
正当我们准备驾车返回的时候,老赵的手机铃声响了。
“听听,这下有意思了。”老赵摁下了免提按钮。
“赵主任,在外面忙啊?”电话里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对啊,有什么事儿么?”老赵从容地回答。
“赵哥,您别跟我打马虎眼了,是不是在查公车?”
“你们消息倒是挺灵通的。”老赵不动声色地说。
“人家都给你们拍下照片了,你看看是不是你们?”老赵的手机随即收到了一条微信,打开照片我们吓了一跳——照片拍的还真够清楚的。
“哥,您一定帮帮忙,通报出去我们单位就出丑了,您就算帮帮我,兄弟混到这般田地也不容易,事情出了我肯定也跑不了。”电话那边急促地说着。
“老王,工作是工作,人情是人情,这是两码事儿。通报不是为了让你们难堪,反而是给你们提醒警示,对你们不见得就是坏事儿……”老赵耐心地说。
“行了,别讲这些大道理。”没等老赵说完,对方就打断了他的话,态度明显有点生硬了。“这么点小事儿,只要你不报上去,没人知道的。举手之劳,你老兄一定得帮忙啊!”
“老王,这件事儿真不能放这个口子,要不然都来求情怎么办?”老赵依然淡淡地说道。
“行了行了,你不帮忙就算了。”对方挂断了电话,电话里传来了“嘟嘟”的忙音。
老赵看了我一眼,无奈地摇摇头。返回单位的路上,我们都没有说话,车里异常安静。
回到单位,我们整理出了这段时间检查的情况,在向主任汇报的时候,特别提起了当“黑脸”的这段经历。“你们做得很对。你们看看,我这也收到了他们领导的电话,我也没有答应。咱们干纪检的,关键时刻拉不下脸可不行啊!”
一周后,区纪委下发处分通报——5名因对车辆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公车私用现象发生的区直单位和街道的负责人受到问责处理,而王某正是被通报的5名责任人中的一员。
基层纪检干部在监督执纪过程中容易遇到人情干扰,有时候难免觉得抹不开情面、拉不下脸面。可是,担当就要不怕得罪人,不能只做“好好先生”。因此,基层纪检干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敢于唱“黑脸”,对领导不力、不抓不管导致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的,必须严肃问责,通过问责这一撒手锏,倒逼责任落实。
(刘强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