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一颗“匠人心” 打开“心头结”

“我现在很忙没空过去……”“我在外地……”“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给这位举报人打电话请他到镇纪委提供其他证据材料或相关问题线索了,每次总是铩羽而归,说等他有时间。

这是我在安徽省天长市仁和镇纪委接到的第一个由20多人联名举报的信访问题,反映王桥村村“两委”7个违纪问题线索。领导高度重视,立刻安排镇纪委书记和我去调查核实。一周之后,基本摸清问题线索,但主要举报人就是不配合,让我们的工作陷入“困境”。

“你不过来,我可以过去。”

几经辗转打听到举报人的住处,便和纪委书记驱车前去,见面交谈中了解到,当事人不愿与镇纪委人员当面谈话是怕消息泄露,对他造成不利影响,更怕日后被打击报复。

我向他耐心解释纪委的工作纪律,“对举报人信息保密是铁纪,一旦跑风漏气,我们也会受到惩处……”当时,主要举报人要外出办事,同意明天到镇纪委详谈。

次日,举报人与其妻如约而至,我们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就其举报的7个问题线索给予解释、答复,出示相关证明、票据等,对他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在核实、询问新的问题线索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他所说的问题与信件举报内容大相径庭。

调查中还发现,联名举报的一些当事人并不知情,20多人的签名多数由这名主要举报人一人代签,极少数人是碍于情面才勉强签了名。

后经调查了解,举报人在王桥村承包土地做粮食种植,承包后私自更改田亩,因测量方式问题,将田亩中的小路未算作田亩面积,导致核算面积比最初承包面积减少20亩。正好村集体土地20亩在他承包范围内,他个人便打起如意算盘,希望村里能免去20亩集体土地的租金,村“两委”班子不同意,他便拒付土地租金。时至2016年举报人已拖欠两年土地租金未付,王桥村村“两委”已通过法律途径在秦栏镇法院提起诉讼。收到传票的举报人心里不服气,想着村干部多少有点问题,便随便举报一下,所反映的7个问题有的也是道听途说,没有依据。

至此,事情真相大白。但举报人对我们的处理结论、答复并不满意,当场拒绝签字,扬言还要继续举报。

“群众心头有结,我们要打开它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并不是走完程序就结束了,要像‘匠人’一样,用细心、耐心、恒心最终抵达‘初心’,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心中的问题,他们才会安心。”有着30年工作经验的老纪委书记对我说道。

通过和镇信访办沟通,我联系了举报人和王桥村村干部,安排双方坐下来沟通,举报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从举报人口中得知王桥村党支部书记曾是他的老师,事情闹到这一步他也很不愿意,就是为了一时之气。举报人妻子在一旁抹泪说道:“这件事是我们不对,我们两口子在田里扒点钱不容易……”

基层的事情千头万绪,通过这件不实举报信的查办,作为纪检“新兵”的我,感触颇深。查证纠错、纪律审查是本职工作,但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光是走完程序就大功告成,帮助群众解决所反映的根本问题,解开其心结才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纪检人”有一颗“匠人心”,细心雕琢、打磨、推敲,找出问题根本,对症下药,方能标本兼治,拔除病根。

(朱晓梅 作者单位:安徽省天长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