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作为一代廉吏,郑板桥为官十二载,案无留牍,关心民瘼,一首“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打动多少人心。郑板桥在外应试、游学、为官期间,写下过许多家书,后选出十六篇付梓成《郑板桥家书》。这些家书情真意切,读来如话家常,诚如其所言“绝不谈天说地,而日用家常,颇有言近旨远之处”。详细
暖老温贫 家书流芳
仅任过两县县令,却留下爱民如子的好官声
板桥在任潍县知县时,赶上百年未遇的大饥荒。板桥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毅然决定开仓放粮。但按照清代律令,凡动用官仓里的粮食,必须有朝廷批文。板桥说:“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遣,我任之!”
“扬州八怪”领衔人物,诗书画均达到很高造诣
他擅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可见其品格之高洁。在书法上,他独创“六分半体”,自成一家。
十六通家书,于细节中积攒的温情让人动容
郑板桥貌似疏狂,内行实则醇谨。他在家书中曾说,“天寒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可见他内心的柔软与细腻。
郑板桥在兴化的故居并不显眼,普通三门独院一龙梢的青砖瓦房而已,正如他的自我解嘲“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院里几丛翠竹疏疏朗朗,明洁清新,映入眉眼皆绿,让人油然喜爱。
周恤亲邻 敦宗族,睦亲姻,念故交,大数既得;其余邻里乡党,相周相恤,汝自为之,务在金尽而止。
暖老温贫 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平等互爱 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飨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
存心仁厚 若事事预留把柄,使入其罗网,无能逃脱,其穷愈速,其祸即来,其子孙即有不可问之事、不可测之忧。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毛佩琦
“糊涂”板桥 “吃亏”为官
郑板桥有八个字广为流传:“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糊涂何以难得?吃亏了,福从何来?看似矛盾的笔墨背后,恰恰体现的是郑板桥豁达开阔的人生哲学,朴素高洁的坚定人格和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好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