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
《论语》云:“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说,孝是德之本,也是仁之本。在中国悠久绵长的历史中,敬祭是一个极为重要且富有浓郁孝悌特色的文化符号,根本在于“涵养仁厚之心”。祭祀自古以来就是百姓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仪式传统。
近年来,在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赣南苏区兴起了“先敬先烈后敬先辈”的新家风,“红色敬祭”让“传统敬祭”有了更崇高、更深远的文化取向,使“以爱国比爱家更重要为核心价值观的客家大爱”得到传承和弘扬。
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要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让人们从中汲取营养,获得力量和智慧。每逢重要时节,赣南苏区干部群众自发以献花、祭酒等隆重庄严、简朴节俭的纪念方式敬祭革命先烈,向革命先烈敬献脐橙、柚子、米粿、擂茶等赣南客家特产,寄托“红色哀思”,在追思中汲取力量,在缅怀中传承精神。
《资治通鉴》语“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赣南是当年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共和国的摇篮,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具有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先敬先烈”在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注入了苏区的内涵,赋予其红色的基因,以新的方式延续传统,成为了当下赣南客家民俗重要敬祭形式,借此帮助客家后人扣好人生“第一粒红色扣子”,铭记革命历史,激活红色基因,营造良好的节日文化氛围。
通过“先敬先烈”的“红色敬祭”,使赣南苏区后代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深情追忆从赣南开始的、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战士牺牲的、艰苦卓绝并走向胜利的伟大长征和赣南人民为了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的爱党爱军情怀;大力弘扬以“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为写照的苏区精神,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其目的在于用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党建教育,世代传承、固根守魂,永铭党恩、感恩奋进,坚定信念、坚定信仰,凝心聚力、共促振兴。先烈虽逝,精神长存,家风相传。“先敬先烈”既是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敬意,更是继承先烈遗志、传递红色能量的一次精神洗礼……
有首歌这样唱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家是国家、社会的细胞,而家风与党风、政风、民风紧密相连。换句话说,敬祭表现的是一腔哀思,传承的是一种家风。(施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