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莫让“易学习”式干部变“孙连城”式干部


111

《人民的名义》热播,剧中易学习兢兢业业工作几十年,却没有被提拔上来,“淹没”在基层。

易学习式官员,没有“政治资源”,不跑不送,就会干活(卖萌大叔达康书记这么总结的)。

12

而宇宙区长孙连城,不贪不腐却对工作不负责任,他没有不良嗜好,用他自己的话,没贪污、不受贿,又不想提拔升官,何惧之有。

孙连城喜欢天文学,把精神寄托于浩瀚的宇宙,所以,心中没有百姓的位置了。他无所畏惧——不怕领导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不怕没有政绩,因为他“开悟”了——不作不为不想仕途再进一步了。

1

2

3

基层干部中,有“易学习”式的同志,也有“孙连城”式的干部,上期议题《吐槽大会|说说基层工作的那些烦心事》中提到,基层工作存在岗位闲忙不一,闲的人“闲敲棋子落灯花”,忙的人“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的现象,因分工不妥或其他各种原因造成干部心理失衡的情况也就时有发生,如果个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坚强的政治定力,“易学习”式的干部变成“孙连城”式的干部,也时有发生。

本期议题,来聊聊如何杜绝让“易学习”式的干部变成“孙连城”式的干部。

均衡调整工作岗位,避免闲忙两极分化。评论员陈羽认为,“有的同事忙死,有的同事闲死,在这样干下去我没工夫干,也要像不干的同事一样做老油条”。笔者问同事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是因为没有被提拔,可同事的回答不是,因为分工的不公平,和领导对不干事同事的放任。基层干部很多都是年轻的同志,刚到基层时,激情干事,可是由于基层岗位闲忙不一,几年过去后,基层干部有的不干事,有的边干事边抱怨。像“易学习”式的干部很容易被“孙连城”式的干部影响,理想信念动荡,成为不作为的干部。

以制度选人,把好用人关。评论员阳洁对此表示,易学习在基层整整工作了二十多年,是“县域经济”的推动者,十张规划地图展现了他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坚决拆掉影响生态环境的“美食城”,展现了他不惧权贵、坚持原则;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踏实肯干却没有“政治资源”的好干部,却一直得不到提拔和重用,直到后来时任汉东省委书记的沙瑞金专门为他开了一场会,会议的主题是“详细解剖易学习这只小麻雀”并列入组织重点考察对象,仕途迎来转机。沙瑞金这个“伯乐”的出现,避免了易学习“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命运。

这虽然这是电视剧中的一个事例,但是也我们现实生活中某些党员干部的缩影。“千里马常有,伯乐却不常有”,一个时代的“伯乐”是有限的,而一个时代的“千里马”是数不清的,因此自然避免不了有大部分的“千里马”没有被“伯乐”发现的可能。所以过去“以人选人”的方式任用干部,老实人往往是很难走进领导视野,因此,不让老实人吃亏最为可靠的是走“以制度选人”的方式,这样才会避免论资排辈、平衡照顾、“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现象发生。

组织发力,制定科学的工作考核体系及评价机制。评论员肖学芬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孙连城的悲剧,在于忘记了初心,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孙连成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孙连城这样的懒政干部要不得,必须严肃处理,决不姑息。但作为组织,是不是也应该思考呢?是不是也应该对干部成长负起责任呢?一个从普通干部一步一步成长为区长,肯定也是艰辛努力奋斗的结果。但为什么到了一定的位置之后,就懒政了呢?整天虚度时光,一副无私无畏的状态。从一个好干部变成了懒政干部,对上敷衍,对下漠不关心,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恐怕组织部门也应该作些思考了。对此,评论员黄萍表示,“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从组织层面讲,应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通过科学的工作考核体系及评价机制,使“不干事”的官员早日下台,无权可用,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易学习”式的干部用好用活,让金子发光发热,真正赢得党心民意。从监督层面讲,应纪检监察、服务对象、各种媒体齐头并进,重拳出击,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三不”干部们露出“马脚”,打回原形,肃清干部队伍,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从教育层面讲,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记“在其位,谋其政”,强化群众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激发干事创业的热忱。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的权利为人民所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不是一句口号。干部的选拔使用应坚持标准,把好方向,只有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选人用人制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对搞团团伙伙、溜须拍马、找“靠山石”的不良习气追究问责,不让“三不干部”鱼目混珠,唯有激活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方能不让“易学习”式的干部流血流汗又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