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交流

安徽:全力保障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安徽:全力保障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今年以来,安徽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会同各级相关部门团结协作、加强监督,保证了全省33项民生工程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拨付民生工程资金528.7亿元,拨付进度达97.9%。
  及早安排部署,强化政策宣传。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李斌多次在全省综合性会议上强调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各级各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现了“一把手抓一把手”的工作格局。年初,安徽省召开全省民生工程暨居民收入倍增工作会议,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印发《实施办法》、《工作要点》等配套文件,比上年提前4天部署相关工作。各地及早动员部署,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部署落实速度比上年明显加快。同时,出台《2012年全省民生工程和收入倍增宣传方案》,在《安徽新闻联播》开设“民生工程进行时”专栏,在互联网站设立专门网站和网页,联合安徽广播电视台开展“走进社区、服务民生”公益活动,在各中央和省级报刊媒体刊登系列报道,切实加大对民生工程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宣传的集中度、覆盖面和影响力。  
  创新工作举措,深入调度推进。一是创新项目选择机制。以安徽省民生工程“十二五”规划为基础,结合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美好乡村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文化体制、城乡养老保险等重点改革,积极谋划民生工程项目,加大项目和资金整合力度,提高系统性、科学性。二是建立一线联系点制度。安徽省选择15个基层单位作为民生工程一线联系点,向省里直报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力量赴宿松县凉亭镇、广德县邱村镇等一线联系点,调研工作推进情况。三是加强调度推进。安徽省纪委、监察厅会同省财政厅制定《民生工程月报告季调度年评价制度》和《民生工程会商督促通报制度》,对民生工程报告、调度、评价、会商、检查、通报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积极完善民生工程横向协调联动机制,督促省直有关部门及早部署安排,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同时,各地也积极跟进,加大对各项工作的推进力度。马鞍山、池州等市编制了《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表》、《主要工作安排表》,阜阳市对工程类项目分月进度进行量化,淮南市建立民生工程点评制度,枞阳县制定民生工程“路线图”和时间表。  
  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健全管养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督促力度。今年,安徽省33项民生工程市、县(区)需配套80亿元,配套比例为14.8%,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切实减轻了市、县(区)配套压力。在此基础上,督促各地自觉克服财政支出压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更多的财力向民生倾斜,保障民生支出不打折扣。二是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完善省级财政资金在线填报系统,建立2012年民生工程基础数据库。含山县、濉溪县、黟县等地出台《民生工程建设、管养资金管理办法》,确保各项资金合规、合理、有序使用。三是健全完善项目建后管养。安徽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厅、省交通厅出台《牵头工程类项目管养办法》,省民政厅召开“五保”供养现场会,全面梳理经验,推广先进典型。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直各部门出台的工程类项目建后管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工程类项目建后管养机制,不断加大管养经费投入力度。据统计,今年全省各市、县(区)通过预算,累计安排民生工程管养经费7.24亿元。  
  深入调研督查,推进工作落实。安徽省纪委、监察厅组织力量赴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颍泉区、宿松县等20多个市、县(区),调研民生工程实施、建设进展、建后管养等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先后会同省财政厅分赴16个市及2个省直管县开展全省民生工程和收入倍增规划实施情况调研督查,会同省农委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年中督查,会同省审计厅开展校舍安全工程和危房改造审计监督,会同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制定民生工程评价检查办法。同时,各地在工作中注重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推动民生工程各项政策有效落实。(韩贺彬  通讯员 唐莉)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