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边的遐思
延河边的遐思
陈 进
赶到延安、入住宾馆时,已是夜幕四合,细雨飘零。大街上昏黄的路灯、闪烁的霓虹灯和稀稀拉拉的车灯,在小雨的映衬下,如梦如幻,恍若步入烟雨江南。同游者抱怨天公不作美,影响了欣赏延安的夜景。导游小杨却道这是天降甘霖,陕北的春雨万分珍贵。次日一大早,我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内心,急切地赶往延河边。
经过细雨轻风沐浴的延安,很清新、很秀丽,没有丝毫的浓妆淡抹,只有清水出芙蓉的青春自然。路边经营早点的小夫妻,刚开始一天的忙碌;三两个老人或散步、或悠闲地比划着太极剑。我站在延河大桥上,远眺宝塔山和凤凰山。远山上那一排排、一孔孔窑洞,象一只只黑黑的眼珠,凝视着延安这片红色的热土,凝视着她深爱着的延安儿女和远道而来的客人。宝塔山上,那座巍巍的宝塔,象一把古朴、坚韧的巨剑,直插云霄。这座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的古塔,历经悠悠千年风雨,见证了那段仅仅13年却弥足珍贵的红色革命岁月!
凤凰山已经退为背景而隐身于高楼林立的繁华闹市之后,透过薄雾,穿过楼群的间隙,连绵起伏的山峦隐约可见,尽管如此,凤凰山作为延安群山之冠,毋庸置疑。沿山势而起的古城墙、沿山落座的镇西楼、凤凰阁、文昌阁、六郎寨、狄青寨,便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而1937年1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伟大的艰苦卓绝、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带着血雨腥风的历炼、带着革命的火种,翻越万水千山、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重重困难来到了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后,这支红军来到了延安,来到了凤凰山麓。凤凰山,不仅孕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吟唱着千百年来边塞将士征战沙场的壮歌,记载着千百年来铁马金戈的骁勇故事,也谛造了一段火红色的革命历程——那是美丽的凤凰之舞。
转过身来,“万众瞩目清凉山”几个红色大字刚劲有力,十分醒目,这就是著名的清凉山。遥想当年,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等众多新闻出版单位就聚集在这里,伟人的光辉思想从这里响彻中华,声振寰宇。陈毅元帅在《咏七大开幕》中称赞道:“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几年前,《延安新闻纪念馆》在此修建,让人们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伫立在延河之畔,闭目倾听;登临宝塔山之巅,极目远眺。耳畔萦绕着篇篇美丽的古代传奇故事,脑海浮现出一幕幕艰苦卓绝、震撼世界的革命征程与辉煌史诗……一切,亦如一部厚重的史册,在这一刻,渐次拓展……
“新碾的小米、刚摘的香瓜,尝一尝哟——”赶着毛驴、拉着板车的后生,车未停稳,来不及捋一捋山雾润湿的头发,就大声地吆喝着叫卖起来,他的叫卖声惊醒了伫立桥头、陷入遐思的我。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耀在经历千年风霜雨雪,仍然巍然屹立的宝塔之上,金光熠熠、光芒四射。延河边的城市广场上,也不知不觉地热闹起来了。我捧起一小捧延安小米,籽粒饱满,澄黄圆润,彷佛感受着陕北黄土地最淳厚、最朴素的品质。
为不耽误早餐后到杨家岭、枣园、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地瞻仰,更深切、更系统地感受红色延安的峥嵘岁月,我匆匆赶回宾馆自助餐厅,盛起一碗小米粥,缓缓的送到嘴边,香香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充盈嘴巴……这种曾经养育中国革命的基本口粮,以及奉献、开拓、求实的延安精神的象征,犹如一粒粒最纯粹的种子,也深深种进我的心田……(作者单位:亭湖区纪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