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应“少题多做”
领导干部应“少题多做”
朱海滔
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甘肃省委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严格规范省级领导同志题词题字作序等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省级领导同志原则上不为地方、单位、各类风景名胜区、工程项目及商业活动等题词、题字,不为出版物作序。(4月7日《兰州晨报 》)
大凡历代的风云人物与文人骚客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瑰宝,无论从文学还是从书法角度看,均堪称传世佳作。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一些大大小小的领导官员们热衷于题词,也喜欢舞文弄墨了。于是,在各地名胜古迹、祠堂庙坊,活动展览和会议,以及大街上的各类招牌匾额,领导的字迹随处可见。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不反对字写得确实有水平的领导题词,领导者的题词赠墨本是一种工作方法,有时亦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会产生其他领导方式难以达到的效果。适当地运用,有利于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推进工作开展,当然也是一种宣传和提高地区、单位或个人知名度的极好方法。好的适当的题词,还有利于改善和提高领导者的形象和威望。
题词的内容与书法造诣,是其自身文化修养的一种体现。但现在很多领导的题词不仅内容空洞无物,充斥着口号式的标语;而且行不行,草不草,甚至错字、别字、无法认识的字充斥其中。不仅破坏了书法的应有品位和审美价值,有的简直是有碍市容。个别领导甚至连拿毛笔的姿势都不对,但只要有人求,总是“理直气壮”的挥毫泼墨,“龙飞凤舞”乐此不疲。只见黑压压的墨汁,毫无章法,内容空洞无物,不得门道,周围一干马屁精还众星拱月般,大声喝彩,好声不断。
领导的题词满天飞,题字泛滥成灾根源何在?胡长清在江西担任省长助理、副省长期间,乐于为别人题匾,每次“润笔”收费3000至6000元,其“墨宝”随处可见。而2007年的商丘案件中,所提的字为“乡土情深”,价值9万——平均每字2.25万元。可以肯定地说,杨毓培、胡长清的字能卖出大价钱,绝不是因为他们的字写得多么好、多么有收藏价值,而是因为他们的字披上了权力的外衣,求字的人真正求的不是字,而是写字人的“权力”。如有的企业则拿这样的题词来提高企业形象,误导公众、忽悠顾客。领导题词成了权力兑现钱财的杠杆,已从单纯的书法逐渐演变为“政治工具”,其中充斥着社会对权力的渴望,以及领导的声名张扬、钞票入账。
领导干部题字不慎,从小处看它损坏了领导干部的个人形象,而一旦演绎成权钱交易则败坏了党风政风。去年底,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要求,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不让领导随便题词题字,不仅是党对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的严格要求,更是对党的执政原则的再度重申。我们的领导干部要真正为人民服务,走形式主义的路子,靠题词题字是行不通的。必须“少题多做”,坚决把工作做到实处,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实干氛围,才能做好人民的好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