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廉政风险防控与财政工作为一体 力保财政人员、资金“双安全”
根据财政部门的实际,要真正融廉政风险防控与财政工作为一体,需要从以下4方面做起。
第一,角色意识的回归:是“管家”不是“当家”,是“我们”不是“我”
实践告诉我们: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是搞好风险防控工作的“必备药”。但要用好这味药并不简单。抓思想教育,重要的是首先要找准“穴位”——即要锁定权力来源问题。
自参加财政工作以来,我就切身感受到:相当的财政干部观念上是模糊的,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准。说一个大家习以为常的现象:拨付部门单位经费的时候,习惯上总是说“‘我’给你解决多少”之类的话。这话听起来总感到有点别扭,这权力啥时候成你自己的了?我那时就开始一直在这样考问自己。我觉得正是这不为大家所在意的“当家”的主人意识导致财政干部成为高高在上的“财神爷”,从而就为能否公正行使职权埋下了隐忧。
这就需要我们全体财政干部,特别是在座的党员干部要认清“权力、责任、服务”3者间的关系。希望大家把口头习惯说的“当家理财”改为“管家理财”,因为“当家”的是人民,“大管家”是政府,财政部门充其量只是一个具体落实的“管家”而已。这是个政治理念的问题,也是涉及科学的权力观和政绩观的问题。因此,跟单位谈经费的时候,不要动辄就用“我”,而应当是“我们”。从“当家”到“管家”,从“我”到“我们”,改动的只是两个字,但其背后却反映出我们权力观必须转变的内在要求,以及对于自身角色意识的正确回归。希望各支部、各科室围绕正确权力观的思想教育要形成常态化,常年不懈地抓细、抓实。
权力观转变和财政人角色回归的作用潜移默化,不可小视。个人认为,当财政干部从内心认识到.自己只是暂时代为行使本质上姓“公”的权力,是受“当家人”和“大管家”委托的“管家”,对于直接“削”权的改革和相关制度的执行才真正没有心理上的抵触。
学习教育,理应是全面转变权力观的重要推进剂。对于学习,我觉得一直是我们全系统需要着力强化的方面。我想特别强调的学习理念:学习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因此,不能借口工作忙而放松或者放弃学习。注重学习提高,做到真学、勤学、善学 ,在全系统形成求知向学之风、刻苦钻研之风、博学慎思之风。全体财政干部职工要把读书学习作为第一需要,及时充电补养;作为第一爱好,乐于探索求真;作为第一习惯,自觉修身增智。这样,才能在应对挑战考验、化解矛盾问题的实践中,找到有效之举和创新之道,增强应对挑战和风险的本领和能力。从今年起,局里将精选、推荐3至5本必读书目,全体财政干部职工要予以精读,并撰写读书笔记,局里将组织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推进读书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快学习型机关建设。
通过强化学习,还将有力推动财政文化构建,而富有魅力的财政文化又可形成促进廉政建设的正能量。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凝聚人心、聚合力量、塑创品牌的重要载体。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勤廉文化建设成已为全局年度重点工作之一,逐步在全系统初步塑创“为民、务实、创新、包容、清廉”的勤廉文化。今后,要继续将每年4月份列为“读书月”,在全系统部署开展以“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机关,让文化浸润心田”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广大财政干部精读经典书籍和推荐的业务书籍,在此期间,要举办讨论交流活动、“做一名廉政的财政人”征文和演讲活动。同时,我们还要在全系统开展“提炼财政精神”主题活动,组织实施“财政精神大家谈”活动,将提炼培育现代财政精神作为构建财政系统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重要切入点,激励广大财政干部更好地为民理财、廉洁从政。
第二,让预算指标说话:预算编制公开透明,增强预算约束力
有了思想教育的先导,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才会更加有效。我认为,廉政风险防控和财政业务工作本来就是“一张皮”,不是“两张皮”。因此,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要紧紧围绕财政核心工作,即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来做。
“公开透明”理应是预算管理的关键词。从整个面上看,预算编制虽然基本实行了“二上二下”(也有称“三上三下”)的编审程序,也严格执行“定员定额”标准,透明性有所增强,但预算尚没有能够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预算编制要做到彻底公开,就必须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要全面建立预算编制“预算编审中心(相关科室)汇编、初审-预算科主审-局领导班子终审”的财政内部管理机制。对预算安排的政府实事工程项目、重大民生配套项目要建立预算审核会议制度,参加人员包括全体局领导、主办科室人员等,实行集体研究把关。预算一旦形成并批复后,每笔经费预算指标的来龙去脉实行网上共享,预算、国库及主办科室、用款单位随时可以查询指标产生过程。这样,资金分配的过程公开透明,真正实现从局领导到经办人员,资金分配上的个人裁量权得到最大程度限制,廉政风险随之受到控制。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完善定额标准,实施项目库动态管理,全面建立人大、审计部门联审制度,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另一方面,要下“狠招”落实和执行预算,即我们常讲的提升预算的执行力和约束力。要全面坚持“年初预算一次下达”的刚性原则,年初人代会批准的预算一次全部下达到部门和单位,年中原则上不予追加。遇紧急事项必须追加安排的,一律经区政府领导研究审批。
在强化预算编制公开透明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类财政审计结果和省内外、系统内外发生的重大违纪违规事件的教训,从重点领域、重点科室、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入手,查找廉政风险点,查找制度缺失和管理的漏洞,如预算编制和批复下达、资金审批和拨付、专项资金申报和监管、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下达及小农桥项目的落实等财政廉政风险点,对各类财经纪律制度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尤其要结合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关于“两基”建设、“两化”管理的要求,汲取省内外财政系统发生的有关财政资金方面重大案件的教训,修订完善财政资金内控制度、财政资金审批、拨付办法及其操作流程,着力夯实打造阳光财政的制度基础。
第三,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该给的钱及时到账,不用“争取”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应同样贯彻公开透明的原则。所有支出预算通过国库集中支出渠道直接执行。同时,实行按节点设定拨付时间,并把拨款流程公示到用款单位。
我有这样设想:对于涉企类项目补助和与财政部门没有直接经费关系的垂直管理部门经费补助,全部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即财政部门收到单位的收据后,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均以银行回执作为收付双方记账的原始凭证。这样,尽最大可能杜绝故意拖延拨付资金的情况,从而有效控制潜在的廉政风险。
此外,对部、省、市下达给区域内企业的扶持资金,一律实行“零停留”,凡明确到具体单位和项目的资金,在上级下达到本级财政3个工作日之内,除上级明文要求按项目进度分次拨款外,必须主动一次拨付到企业。
总之,就是要通过构建财政资金拨付的“绿色通道”,既尽可能减少资金在途时间,提升资金拨付效率,又有效防范资金拨付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发生。
第四,塑创财政“梦想”:用制度“看住制度”,促进财政工作和谐有序运行
“看住制度”,应当是我们财政部门廉政风险防控的又一个关键词。
我常常胸怀这样的梦想:就是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让我们全系统所有财政业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运转,都实现制度的全覆盖,实现按规章运转。除上面所讲到的财政业务工作的内容外,包括外出出差出访考察学习、公车使用、礼品礼金处置、公务接待、接受服务对象宴请等,都有相应完善的制度。当然,这些制度需要我们反复推敲和打磨,不断增强其可操作性、导向性,从而真正发挥作用。
上级党委、政府讲大政方针、讲顶层设计,到下面就要讲具体操作,抓好贯彻落实。我觉得,不能大家都当设计师,最终必须由工匠把设计师的图纸做成实物。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当好工匠。前不久,中央作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具体办法,我们结合财政部门实际,在修订完善相关制度的同时,也出台了实施办法。希望全系统党员干部带头执行,狠抓落实,全力树创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这里,布置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一道课外作业题:为切实保障制度的落实,请大家就制定一个专门“管”制度的制度提出建议,我想这个制度就叫《内部制度执行情况督查办法》。请办公室牵头制定,由局纪检组、办公室组织实施,按季度对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集中督查,并通报督查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加以研究整改。
我想,若干时间后,通过一系列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使财政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注重“看住制度”,使廉政风险防控取得明显成效,我们财政发展改革必将朝着“公开透明,规范高效”方向迈进,就一定会实现全系统人员、资金的“双安全”。(盐都区财政局 杨佩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