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特权思维是公车免罚的病根


近期,一批曾经在湖南街头“百无禁忌”的“最牛违法公车”,遭遇动真格的曝光与处罚。长沙交警部门曝光了一批“最牛违法公车”,湖南省财政厅等10个省直单位10辆违法20次以上的公车被曝光,引起社会关注。在邵阳,公车违法处罚“零减免”政策悄然启动,号牌为湘E00001的市政府公务“一号车”也未获“豁免”,该车驾驶员蒋重良执行公务途中违反了禁止标线指示,被处以100元罚款(7月29日《新京报》)。

公车遭遇动真格的曝光与处罚,连邵阳市的“一号车”也未能免罚,这很稀奇吗?说实在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没说公车尤其是领导座驾可以违法,真没必要对此大惊小怪。只是,本是公正执法却成了新闻,让人觉得怪怪的。依笔者看,这是因为身边的特权车太多,大家都觉得违法罚款记分只是普通市民的事。如果说过去公车违法免罚,是特权豢养的,那么现在对特权车零容忍大家感觉新奇,仍旧是特权作怪。

趾高气扬、怀揣“特权思维”是一切“免罚思维”的病根。官员到这里视察、那里调研或者领导干部碰个急活,就会来去匆匆。好听点说,为了减少行车时间、方便工作、快速高效,管它“红灯停绿灯行”、违法不违法,反正是公家的车,违法由单位出面处理,而且单位与单位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交警总会行行方便。

在有些地方,交警行方便的特权范围更大,比如车号在交警备案,遇到闯红灯、不按方向行驶、超速等交通违法时不予处理;特权车私装警报、雷达设备,执法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特权车如此之多,这里边显然有“权力自肥”的迹象。当前,总有一些官员打着“方便工作”的旗号,让公权力、公权力持有者、权力持有者亲属“走后门”。

对公车违法零容忍成新闻,归根结底是“特权思维”造成的。在街道上肆无忌惮地行驶,不仅对行人和其他车辆是一种潜在威胁,也是对交通法规的一种挑衅。因此,交警加强对公务车尤其是特权车的监管,对违法司机处罚乃至以重典,都不为过。也只有对包括“一号车”在内的所有机动车进行违法处罚,才能彰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