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法官落马,如何举一反三?


    上海发生法官集体嫖娼事件,市委组织力量,最快、最有效取证、办案,查清事实,严惩不贷,对社会舆论和民众做出了积极而迅速的回应。昨日,市委又立即召开法院系统干部会议,市委书记韩正指出,“这起案件,虽然只是少数几个干部腐化堕落的案件,但却给上海整个法院系统、政法系统乃至整座城市抹黑”。“个别法官,目无法纪,丧失伦理道德,胆大妄为,严重损害了上海司法队伍的形象,对司法公信力和法治权威性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上海市纪委政务微博“廉洁上海”发表微评,痛斥四名法官的行为令法律失去尊严、司法蒙羞、正义受损。
  上海市委、市纪委的鲜明态度和行动,受到国内外舆论的积极评价。
  在昨天的会上,韩正强调,“要认真吸取教训,严字当头,警钟长鸣。必须深刻记取教训,深入举一反三,坚决引以为戒”。今晨传来消息,国家最高法院要求全国各级法院,举一反三,加以整治。
  法官落马,我们如何举一反三?
  首先,要敬畏法律、敬畏制度、敬畏规定,以党纪国法设定我们的行为底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根本改变了“文化大革命”内乱造成的“无法可依”、“无法无天”的状况,2012年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的法律法规规章比较健全了,廉政方面的规定也相当健全。问题是,不少人不敬畏党纪国法,而是照“潜规则”行事。早在1995年国家就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其中“法官的条件”一章规定,他们“应当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性”。“惩戒”一章中规定,“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为他人谋取私利“、“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当事人请客送礼”、“其他违法乱纪行为”的,都是踩了当法官的“行为底线”。然而,那些违纪违规的少数法官把这些规定当作“耳边风”,办案就是“朝南坐”,老百姓称之为“吃了被告,吃原告”,“衙门法庭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揭开一些法官的“灰色收入”,那里有成叠的购物卡,有来路不明的现金、茅台酒和冬虫夏草等高端补品,还能购买打折的房产,接受旅游招待、吃喝玩乐,包括异性陪侍服务等。而我们的有些领导信奉好人主义,明明也觉察到某些不良现象,但“不闻不问”、“见怪不怪”,疏于管理。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有必要重温与自己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包括各种廉政规定,警示自己,按照规矩做,不能过这些“底线”,坚决做到: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去的不去。
  其次,重视对重要部门的监管和约束,将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嗡嗡响的苍蝇,专朝着美味的鱼肉飞。利益越丰厚之处,越有“打通关节者”的身影。无数事实证明,房地产、建筑行业(拥有各种工程)、交通行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工程)、煤矿石油开采、证券行业(拥有“内部消息”),常有贪官揪出。法院司法纪检系统,因握有审判权杖,也是重要部门,这次落马的法官中,有的就是民庭负责房地产的法官。显然,一个项目、一个批文、一个官司,其中的“含金量”可想而知。现今,寻租的、托关系的、说情的、吃请的,真是“熙熙攘攘”啊!由此,重要部门的监管、制度设计都要有针对性的考虑(比如重要岗位任职一段时间后的换岗,打乱其编织的关系网等)。这次案件中落马的,还有一名竟然是上海法院纪检组的负责人。人们不禁要问:己不正,怎么正人?
  其三,这次事情虽出在法院系统,但各行各业都要举一反三。除上述提及的重要部门以外,还有与老百姓生活关联度高、意见大的部门也需要整治。比如,有媒体披露,医院购买百万元的医疗器械,回扣是十、二十万元。药物也有中间“好处费”。现在,连洋人也学会了在中国“行贿生财”的“窍门”,继国际药企葛兰素史克丑闻暴露后,今晨媒体又爆料,世界医药巨头法国赛诺菲公司在2007年11月前后,向中国北京、上海、杭州及广州的79家医院503位医生行贿,支付约169万元的费用。此类劣行,折射着中国医疗单位的病症。还有医生收受病家“红包”问题,时有所闻。又比如,教育、科研单位的科研课题费的使用也存在乱象,报销中编制假账目、开具假票据不时出现。如何正视、整治之,都需要我们反思。
  举一反三,关键是党员、干部带头。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整顿的一个好时机。腐败分子走到“东窗事发”、被惩处的地步,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四风”中如“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就是“灯红酒绿”中去享受、去挥霍吗?“打铁还得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是对领导、对干部、对党员说的。老百姓现在对社会风气不正意见很大。确实,腐败之风不治理,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只有党风好了,才会产生正能量,影响民风。老百姓期望的是,对来之不易的中国改革开放成果,要珍惜。财富涌流了,党风、社会风气也要好起来,政府要敢于治理,民间呈友善互助,社会显公平正义,大家就有指望和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