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身份切换 谨守“冷却”期
退休高官担任公司的独立董事或是占据其他职位早已不是新闻。早在2011年,一项针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调查显示,当时市值排前50的上市公司中,有34位政府退休高官任独立董事,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聘请的担任不同职务的前任官员达到了1599人,其中近500人担任独立董事。
退休了,是不是就只能“告老还乡”,而不能继续“发挥余热”?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某种程度上,退休了恰恰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自由,究竟是含饴弄孙,还是老骥伏枥,退休人员有充分的选择权。
不过,退休高官刚刚脱去官服便投身商界发挥余热,这种政商身份之间的无缝切换,难免引发公众的猜忌与质疑。
尽管政商本该各有边界,各司其职,但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其实不言而喻。而相比对官员的直接商业贿赂,为官员退休之后在商业领域提供可以安享回报丰厚的位置,既避免了官员身陷商业贿赂,又可以使其在退休之后名正言顺地获取巨额商业回报。由此形成的权力“期权化”,其所隐含的对公共利益的损害,令人担忧。
对于退休高官企业任职,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两三年的“冷却”期。但现实中,这一规则是否得到了遵守,又有无相应的监管机制,恐怕值得追问。
事实上,唯有相关的规则明确了,监管机制真正到位了,官商身份切换的隔离与“冷却”期得到严格的执行了,退休高官任职企业才不会因其过往的身份,而遭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