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黄海廉潮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


     ——我市行政审批工作专项治理活动回眸

  2013年7月份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纪委、监察局会同市法制办、市政务管理办等部门,在全市组织开展行政审批工作专项治理活动。半年多时间过去了,治理活动成效怎么样了?笔者走访了市县相关部门和部分来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的企业和群众,听到和看到的令人振奋,此次行政审批工作专项治理,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方式改进和服务效能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优化了发展环境,群众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满意度有了新的提升。

  领导重视程度空前,组织推进全面到位

  此次行政审批专项治理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朱克江、市长魏国强专门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并对专项治理提出明确要求和指导性意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元湖挂帅任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按照“市县联动,条块结合、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从相关单位抽调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成立工专门的作班子,承担专项治理具体的指导、把关等工作,会商疑难问题,制定对策措施。
  为营造推进工作的强大声势,去年7月26日,市政府召开了专题动员部署会议。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戴元湖出席会议并讲话,市监察局主要负责人作工作部署。会后,全市各层各级迅速贯彻落实,形成推进行政审批工作专项治理的良好氛围。
  加快推进专项治理,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十分重要。7月份,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行政审批工作专项治理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行政权力事项精简下放到位、行政审批工作流程不断优化、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度100%、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持续改进等四项主要目标,提出了认真开展市级行政权力清理工作、切实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前置条件、认真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扎实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不断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方法等五项重点任务。
  行政权力事项清理能否见底,下放能否彻底到位,行政审批项目流程再造和优化能否达到最优程度,严格的过堂审核给出了答案,提供了保障。8月中旬至9月底,市监察局牵头,集中40多天时间,对市级57个部门(单位)的行政权力清理下放和行政审批项目流程优化再造“工作方案”进行逐个单位逐个项目过堂审核。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应当精简下放的行政权力事项,一律精简下放,做到能减则减,应放尽放。各单位充分授权,并由分管领导带队,法制处处长、许可处处长参加过堂审核工作。目前保留的行政权力事项均有法定依据,无自行创设的行政权力事项。在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方面,对审批流程环节进行压减和优化,达到流程路径最佳、环节最少、效率最高。在行政审批事项收费方面,对行政审批收费项目合法性、与行政审批项目关联度等要素进行严格审查,剔除不合法、与行政审批无关的收费项目。

  多方努力齐抓共管,确保治理活动取得实效

  去年11月2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市级部门行政权力下放事项和实施方案。12月初,市政府下发了《关于精简下放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将精简和下放的项目计1040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为进一步做好行政权力事项下放交接工作,12月下旬,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关于做好市级行政权力事项下放交接工作的通知》,明确交接和承接工作的责任主体、培训指导、调整和公示、下放后的监管工作,以及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保障措施。
  放权部门与承接部门有效联动,努力实现无缝对接。涉及到35个部门共780项各类行政权力事项,采取完全下放、部分下放、内部下放和委托下放等四种下放类型进行有序交接。放权部门作为责任主体,一方面,以正式文件形式,明确本部门下放权力事项的详细内容、具体操作办法、工作要求、行政权力事项边界、承接单位的权力和责任。如果以委托方式下放的,放权部门还必须依法与承接单位签订《行政执法委托书》。另一方面,主动组织承接单位进行专业培训,建立健全监管工作制度,清晰界定权责义务。各承接单位迅速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权力事项下放领导工作机制,成立专门工作班子,编制承接方案,建立成效评估机制和考核办法,并简化流程、提高效能,使下放的各项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和方便快捷。
  健全网上监督。市政府政务公开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做好行政权力事项的调整和公示工作。对发生变化的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在行政权力库中作相应调整。同时,重点抓好行政审批项目流程优化的固化工作,目前,各相关部门已完成项目流程信息录入、上网固化运行工作,并向社会公开。
 强化督查问责。市监察局加强对行政权力下放工作的监管,健全责任追究制度。1月23日,会同市法制办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下放交接工作开展集中督查。从集中督查的情况看,市级行政权力事项下放交接工作进展顺利。

  基层发展活力增强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更顺畅了

  “这次全市行政审批工作专项治理简政放权力度很大,基本实现了市县同权,我们基层束缚少了,发展活力无疑会大大增强。”滨海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道。
  “这次行政权力清理下放对我们城南新区和开发区的支持力度最大,一下子就委托下放给我们行政权力493项,力度空前啊!”城南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很有感触。
  据了解:此次行政审批专项治理工作,市级部门行政权力事项主动放权、坚决放权,清理见底,下放到位,不留死角,放手让县(市、区)竞相发展。清理下放之后,57个市级部门共下放、取消及合并行政权力事项计1040项,占原权力事项总数的13.3%。其中下放行政权力事项780项,下放行政审批类事项177项,取消行政权力事项250项,合并行政权力事项10项。其中,在下放的507项行政处罚事项中,委托下放给市开发区和城南新区493项,全力支持两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分片发展、合力建城”。
  “项目平均承诺审批时限为3.96 工作日,比专项治理前5.17工作日减少1.21天,下降23.4%,实现承诺时间全省最短。” 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绍前介绍道。
  来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的一企业负责人说:“通过专项治理,现在行政审批集中度比以前大幅提高了,流程实现了再造,服务效率提高了,收费也降低了,我们来办事更加快捷方便了。”
  据了解:此次行政审批专项治理活动对保留的647个行政审批及转报等事项的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压缩时限703个工作日, 压缩环节265个,减少前置条件21个,减少申报材料53 项,实现承诺时间全省最短。同时,窗口授权更加充分,一般事项完全下放到窗口办理,形式性审查项目实行窗口现场办结,新增即办件88项,累计即办件173项,增加104%。除个别部门和项目不宜进驻服务大厅,其他各部门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设立窗口,实行集中办理。对受场地条件限制或需就近服务等特殊情况的,设立8家分中心,实现应进中心的部门、项目及窗口授权“3个100%”目标要求。
  此次专项治理对行政审批收费项目一并进行了压降。企业负担明显减轻,市级收费部门由16个减少为15个,收费项目由73项减少到45项,全年收费总额减少600多万元。
  此外,还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实施容缺预审,推动政务服务再提速。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形式出台了《关于对重大项目审批实行容缺预审的意见》,市直22个部门和单位符合容缺预审范围,共有容缺预审项目62项,可容缺材料173项,目前容缺预审工作进入试运行阶段。
  “此次行政审批工作专项治理活动是一轮行政审批革命,简政放权,优化流程,涉及面广,影响大,反响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市监察局相关负责人作出了客观评价。关于如何巩固专项治理成果,该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督查、考评、监管和问责力度,确保发挥乘数效应,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步入快车道。 (市纪委效能监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