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勤廉风范

赵文昌:澜沧江畔卫士情

  不论违纪人员有何背景、有何后台,只要违纪,就必须坚决查处,决不手软。说这句话的就是云南省云县纪委副书记赵文昌。

  18年来,他一直奋战在查办案件最前线,以忠诚和责任,践行铮铮誓言。他,就是云南省云县纪委副书记赵文昌。

  担任云县纪委副书记以来,赵文昌先后组织查办案件83起,查处违纪违法人员92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2006年,赵文昌被云南省纪委监察厅表彰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1年,云县纪委监察局被云南省授予“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不为己、不谋私,做人有底气

  “己身正方能正人。”多年来,赵文昌一直秉持这样的信念。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告诫自己“不为己、不徇私,做人有底气。”

  1996年,栗树乡纪委收到群众举报,反映该乡部分村财务管理混乱,要求乡纪委进行查处。时任栗树乡纪委书记的赵文昌接到举报后,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查处。一时间,说情的、恐吓的、送礼的全来了。面对重重压力及种种诱惑,赵文昌淡然一笑,冷静应对。栗树乡属云县偏僻乡镇,在上世纪90年代,通往各村的路全是崎岖山路,坡陡路窄,到村上开展工作,全靠双脚走。赵文昌带着调查组不畏艰辛,仅用了不到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乡16个村的财务清查工作。最终,调查组查出一些村干部长期占用、挪用集体资金,多的上万元,少则几百元。根据村干部的违纪事实,分别对8名村干部进行了处理,对15名村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并责成相关人员如期退还占用的集体资金。

  不畏缩、不妥协,查案有正气

  “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是赵文昌一直坚持的办案原则。在查办案件中,他明察秋毫,敢于碰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2001年,赵文昌查办某单位一名主要领导贪污公款的案子。之前,此案已由司法机关查结,结论是财务错乱,不予立案。赵文昌接手此案后,有人说,连检察院都查过了,你们还要查什么呀?赵文昌置之不理,一丝不苟地查实证据。在调阅账本过程中,他发现一张2100元的家具发票很可疑,经与该单位其他同志了解,实付家具款1500元,该单位领导也承认只付1500元,其余600元给职工发了过节费。经查,该领导又用职工领过节费的收据在单位财务上核销过。如此,该领导实属贪污600元。经进一步深挖细查,此人共涉及违纪资金3416.44元。根据违纪事实,县纪委收缴全部违纪资金,并给予当事人纪律处分。

  “不畏缩、不妥协,查案才有正气!”赵文昌常常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在工作中,他总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不论违纪人员有何背景、有何后台,只要违纪,就必须坚决查处,决不手软。

  2012年,赵文昌负责调查县农业局原局长罗某受贿及滥用职权一案。罗某曾经担任过县纪委纪检监察室主任及县监察局局长。在案件调查期间,曾经一起共事的朋友,多次找到赵文昌帮着罗某说情,希望看在罗某是老领导的情分上网开一面。但赵文昌严肃而不失诚恳地对来人说:“我们曾经是战斗在纪检监察战线上的战友,深知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职责,你们应该理解、支持我的工作,更应该相信我会实事求是、秉公办理,我也相信老领导会理解我、并且配合我的工作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赵文昌的真诚最终说服了朋友。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罗某因受贿及滥用职权私设小金库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18年来,赵文昌始终保持着一颗进取的心。他勇于探索,敢为人先,曾提出案件查办要打破各室、派出各纪工委监察分局和分管领导之间的分工界限,对办案工作实行统一安排、统一调配人员的工作思路,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抽调审计、财会等专业人才成立了案件处理中心和案件审理中心。

  不愧对、不辜负,为民有豪气

  “以感恩之心做好本职工作,以责任之心做好反腐工作,以崇敬之心做好群众工作。”赵文昌自走进纪检监察队伍,始终心怀“感恩之心、责任之心、崇敬之心”。

  2002年,赵文昌到涌宝镇棠梨树村下访,有十几位村民向他反映,该村村委会主任李某挪用公款。赵文昌立即带着涌宝镇纪委书记进村调查核实,用了短短两周时间就查清了问题。在检察院追回部分挪用资金的基础上,纪检机关又据实追缴了8000多元违纪资金。事后,该村群众代表专程给县纪委送了“为民服务、办事公道”的锦旗。

  悠悠澜沧江,铮铮卫士情。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赵文昌就像屹立在澜沧江畔的巍巍青山,忠贞不渝地守护着一江碧水。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感,绘就了扎根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的人生轨迹。(孙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