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鼎“十思”与群众路线学习
杨鼎,字宗器,明朝陕西咸宁(今西安)人。少时家贫,但特别喜爱读书,终于考取了乡试第一,成了远近闻名的杨解元。正统四年(1439),杨鼎考中进士,名列第二名榜眼,被选入翰林院。此后一直做到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杨鼎为官清正廉明,事事不马虎,人们都知道他洁身自好。他曾经对人讲:“吾平生无可取者,但识廉耻二字耳。”晚年,他在家乡建起了静善书院,请老师教育里中子弟;遇到饥年,他拿出全部积蓄,赈济乡里。
不过,杨鼎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其本人初任户部右侍郎时,恐不能胜任此职,亲自书写座右铭以自勉的《十思》。《十思》内容为:“量思宽,犯思忍,劳思先,功思让,坐思下,行思后,名思晦,位思卑,守思终,退思早。”翻译成现代语,就是:肚量胸襟要宽广;别人冒犯要忍耐;工作时要冲锋在前;评功时要谦卑退让;坐时要考虑下位;走路要考虑后面;出名时要念及不如意的岁月,不忘朋友,宁居人下;有地位后要思量卑下;为官为道要坚持始终;但又不可久居不退,年老即让,鼓励后生上。
杨鼎的《十思》,体现了他的道德修养,更凝聚了他的人生智慧。做人大量,遇衅容忍,碰到困难先上,见到荣誉先让等等,概括起来,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思相近。这些道理,看似浅显,无不是为人处世的小道理,却是人生的大智慧。要件件做到,实不容易。杨鼎官居户部尚书,但他依然以《十思》为训,时时谨记,事事恭行,保持良好作风。
然而,对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而言,有少数党员干部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上,存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突出问题,反映出来的是当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自我膨胀和浮躁的心态,同时还凸显了其思想境界的肤浅。当前,按照中央部署,在全国省以下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基层正组织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其主要任务是抓住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这个重点不放,集中解决市、县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同时,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把改进作风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因此,作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 应该结合群众路线学习,常常“十思”, 坚持做一心为民、勤奋学习、埋头苦干、清正廉洁,不被形形色色的欲望蛊惑,管住小节、抵住诱惑、守住清廉、耐住寂寞,做到廉政勤政,为民谋利,务实拼搏,当好公仆,对当下党员领导干部扫“四风”应该有所裨益。(王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