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登瀛文苑

曹锡田与卧牛石

  在山东省安丘市博物馆院内有一块巨大的卧牛石。该卧牛石长3.4米,宽1.02米,高1.2米,重约六吨,灰色石灰岩石质,形状似一只卧睡的大耕牛,全身遍布名人题诗刻字。
  
  据李江秋著《安丘述略》记载:卧牛石相传系清嘉庆进士,曾任湖北省巴东县知县的安丘人曹锡田家花园的风景石。清末安丘名士于麟阁编写的安丘八小景说:“仙人遗釜牟山顶,无影松悬东瓮城。玉质牌坊表黄姓,巴东卧牛馈曹公……”其中“巴东卧牛馈曹公”,就是指这块“廉石”卧牛石。
  
  曹锡田,安丘东关村人,出身家贫,禀性耿介,知书达理,不入世俗,言行遵古礼。清嘉庆年间中进士,被诏命为湖北省巴东县知县。
  
  巴东县濒临长江,百姓以打鱼为生。该县有一陋习由来已久,凡新知县上任,各船埠须集资奉献。曹锡田到任后,拒绝百姓的馈赠,发布告革除了这一伤民陋俗。曹锡田非常关心百姓疾苦,为保护渔民利益,严厉打击江匪海盗;发动百姓兴修水利,围堤造田,发展农牧业;为方便渔民投诉,在江边结排连筏、架设帷帐,名曰“帆下琴舫”,在里面办案。他体恤民情,善于断案,认真调查取证,凡经他判决的诉讼案件,双方皆心悦诚服,至邑内狱无冤民,百姓无诉讼,民风淳化。每当月明星稀、风平浪静的夜晚,他便在“帆下琴舫”内,操琴放声吟哦,与远山的笛声、江边的渔歌,互相唱和,怡然自乐。
  
  曹锡田任巴东知县数年,淡泊名利,无意功名利禄,只为百姓谋利。他任职期间,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妻儿老小生活俭朴,布衣粗食,家当仅书箱和简朴的行李而已。辞官归里临行时,为不惊扰百姓,拂晓时分,他挑担妻背囊携儿奔向码头。谁知码头上早已站满了送行的百姓,巴东父老见曹知县如此清贫,大为感动,赠“琴舫秋水”匾额一块,以赞颂他为官廉洁奉公。当父老乡亲问:“曹公治理巴东数年,所喜为何?”曹站在船上笑着说:“唯喜当地的草鞋和东山一块卧牛石。”不过随口说笑而已,随后洒泪告别了巴东父老乡亲。
  
  一年后,巴东百姓将卧牛石与草鞋运抵曹锡田家门。巴东到安丘千里之遥,当时的运输工具和道路状况,运送这么一块巨大的石牛,堪称奇迹,曹锡田在巴东深得民心,其声望由此可见。曹锡田为那句玩笑懊悔不已。巴东的运者说:“曹公治理巴东,为民不遗余力,两袖清风而归,一块石头几双草鞋价值几何?此乃巴东父老之心意也。”曹锡田将卧牛石安放在县城西关外自家花园内,亲题“小巫峡”三字,镌刻其上,以示不忘巴东父老们的一番深情厚谊。
  
  曹锡田与卧牛石的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流传甚广。到安丘来的官吏、慕名而来的文人墨客,纷纷前去观赏,有的竟写诗题字镌刻在卧牛石上,使其成为一件珍贵的石刻艺术品。
  
  作为清正廉洁象征的卧牛石,在反腐倡廉的今天,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卧牛石诗》至今流传:神物脱胎化石牛,弓腰伏卧几千秋。芳草美料难入口,皮鞭打碎不回头。